【摘 要】
:
学校规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合理的办学规模事关每个人能否平等的享有教育资源,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利,平等的接受同样的教育以及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西部部分省份(如: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城市初中和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全国201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初中和小学大班额
【机 构】
: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规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合理的办学规模事关每个人能否平等的享有教育资源,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利,平等的接受同样的教育以及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西部部分省份(如: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城市初中和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全国201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初中和小学大班额与超大班额比例较2009年有所下降,宁夏城市和县镇的大班额(或超大班额)比例却逐年增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变化背景下,使得教育公平视域下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与效益的研究更具紧迫性和挑战性。对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庆区、贺兰县,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内的40所不同规模、不同班额的575名初中和小学任教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其中的30名校长、70名教师、50名班主任进行了访谈,旨在了解不同办学规模的办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调整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的建议以及提高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效益的具体策略。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M镇中学初中生学业成就低下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初中生因将其学业成就低下归因为能力低下、努力不够而产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是导致其学业成就低下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导致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业成就低下的重要原因。笔者根据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建议,希望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供启示。
本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量表,对延边州龙井市北安小学5,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与一般儿童在学习适应性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问卷共发放1 60份、回收1 58份;留守儿童60名、一般儿童98名)。研究的假设有: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随被留守时间不同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本文首次运用泰尔系数对我国高等教育自1978年以来,在各行政区之间,和四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别进行断面分析和历史发展描述,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高等教育在行政区之间的差别,使用京津沪,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四大区域的划分方法要优于六大区域的划分方法;(2)从1978年以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无论相对于人口,还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差距逐渐变小,但是相对于人口的均衡程度要优于相对于
本研究透过访谈台湾部分地区教育行政人员、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初步探究探讨以「故事」素材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议题。本研究访问相关人员并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故事素材之分析,藉以了解多元文化故事教学的现况与可再精进之处,希冀能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学生的公平与尊重之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感受到明显的城乡文化差异,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边缘人心理,即个体在不同文化族群间往来时所形成的文化心理冲突。尤其是成长于乡野环境而在城市高中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我是谁”这一寻根问题上迷失了方向。研究选取了广东省范围内城市高中的乡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了他们在感官认知、生活体验和价值观念转变等方面的资料,从而为指导乡镇学生自我观评和调节提供参考建议。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学前儿童,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掌握民汉两种语言。本研究通过对当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中幼二园课程的现实状态的分析,采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民族文化,建立文化多元的概念,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发展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学前双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研究提倡体现民族文化、中外文化、城乡文化、关系文化的融合。提出新疆学前双语课程资源来源的地方性、课程内容的丰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泡沫期以来,伴随日本政治、经济等的急剧变化,学校教育的制度性疲倦也日益严峻。因此,伴随着对整齐划一教育体制的批判,如何恢复已有公共教育体制的正统性,即提高基础教育的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曰本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分权视野下的立足于所在地区和学校等的来各自治体层面独自的教育改革得以推进。这其中,犬山市的以自律性为前提的民主发展模式、土佐市的共同参加模式等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人,特别是原住民老人属于多重不利的一群。造成此多重的不力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结构性因素,是因为制度的不公平性将原住民老人排除于其他族群所拥有的经济机会、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服务之外,使得其无法具有和其他人同样的发展机会,此即是社会排除。近年来更有学者将时间的元素加入此多重不利的考虑,提出由于原住民之前所享有的教育资源较差,使得其无法拥有和其他族群同样的竞争性。许多原住民学生国中中辍学
延边地区的许多家长出国务工,客观上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业、课余生活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不良问题。而根据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许多问题追溯到根源,都是由内部各因素所造成的,而本文旨在结合其理论,从自然环境、空间位置、民族传统等各方面综合分析父母出国务工的成因,并进一步提出对策,以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和拉祜族共322名初中生的族际友谊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和总的族际友谊质量上,傣族的得分显著低于哈尼族、汉族和布朗族;女生在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初二在陪伴与娱乐维度上得分高于初一和初三,初三在冲突与背叛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