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溶胶-凝胶方法分别在ITO和Ti基底制备了纳米TiO薄膜电极,研究了两种电极在0.5molNaSO溶液中三种不同的光照射下的光电化学行为,Ti基底上的TiO薄膜电极比ITO上的TiO薄膜电极表现出更强的光电化学响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溶胶-凝胶方法分别在ITO和Ti基底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电极,研究了两种电极在0.5molNa<,2>SO<,4>溶液中三种不同的光照射下的光电化学行为,Ti基底上的TiO<,2>薄膜电极比ITO上的TiO<,2>薄膜电极表现出更强的光电化学响应.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吸热层内金属层厚度与陶瓷层厚度的比值在不同波段吸收率和辐射关系.研究发现,当金属层厚度/陶瓷层厚度之比在0.20~0.38范围内时,在可见光580~650nm范围内有比较高的吸收率和较低的辐射率.
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压力变化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及单壁碳纳米管(SWNTs)储氢性能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就吸附性质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吸氢过程是物理吸附过程.吸氢量与温度和压力直接关联.高压、低温有利于储氢,短形和开口结构更有利于储氢.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手段观察分析了碳纳米管的形态和微结构并与性能进行关联.
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太阳能电池硅单晶生长设备的发展历史,展望了太阳能电池硅单晶生长设备的发展前景.
太阳电池使用时一般都要求绝缘和防水,通常是封装成组件使用.对于小电流小功率组件(P<1W),我们称之为微型组件.与之相关的工作电流有低于设计值的情况,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对于各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例如降低串联电阻、提高扩散的均匀性等.并改进了微型组件制造商通常使用的模拟器的测量精度.
本文采用NaNO替代硼酸作为交联剂,对甲烷八叠球菌进行包埋固定化.该过程对细胞没有毒害.厌氧发酵的55d中,固定化小球不粘连、不溶解,并能保持较好的强度.固定化菌比游离菌具有更高的反应效率.
将汞溴红滴加在玻璃基底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其H聚集体的形成.汞溴红吸附到TiO电极上以后,其单体的紫外吸收峰有明显的红移,—COO基团的红外振动峰吸收峰向波数大的方向移动,表明汞溴红与TiO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将敏化电极组装成光电化学池,不同入射光照射方向下的光电流谱也同样证实了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
制备了汞溴红敏化的ZnO/SnO复合光电化学池.在最佳混合比例下,ZnO/SnO复合光电池在30W/m522nm单色光的照射下得到0.892mA/cm的短路光电流(I)和0.411V的开路光电压(V),从而得到4.64﹪的光电转换效率(η).与ZnO和SnO光电池相比,复合光电池的I均提高,而V小于ZnO电池的V.光电压谱表明,在复合光电池中,ZnO可能包覆SnO粒子,染料主要吸附在ZnO粒子上,
利用模板法合成了一种Pt-TiON-W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元素分析,SEM,XRD,紫外可见光谱对所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分析.SEM分析表明得到的催化剂呈长方形块状结构,表面附有WO颗粒,而Pt则可能被包埋于二氧化钛内部起到模版作用而使催化剂颗粒呈现块状结构.与TiO相比,Pt-TiON-WO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红移至可见光区.在可见光条件(λ>400nm)下,以NaS/NaSO复合体系为牺牲剂,该
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多晶硅片上沉积了氮化硅(SiN)薄膜,并测试了其成膜前后体内少子寿命的变化,发现生长氮化硅薄膜后少子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分析了其钝化机理.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两年来对p-on-n型GaInP/GaAs叠层电池的研究结果,重点介绍利用场助收集模型对GaInP顶电池进行的模拟研究工作和取得的实验结果.根据模拟分析,找到了影响GaInP顶电池光伏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p-p-n-n型的GaInP顶电池结构,采用MOVPE技术制备了电池样品.实验结果证明,p-p-n-n结构的GaInP顶电池的光伏性能和采用这种结构的GaInP/GaAs叠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