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成为了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为落实我国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建立教育与生活间的桥梁,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之中。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将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先从生活化教学的涵义、理论基础、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和国内外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现状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述初中生物新课程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深入真实课堂,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度不够,没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融入到抽象概念的讲解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概念的讲解和教学形式的组织,进行了优化实施策略的探索,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生活化教学策略,即在讲解抽象概念知识时借助一些生活化教学策略和组织一些生活化教学形式,在抽象的概念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建立桥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此生活化优化策略,在实习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最后通过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观察、课后访问来分析生活化优化策略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教学举例法、课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拥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深入真实课堂,挖掘现阶段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从生活化教学涵义入手分别在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目标化、教学形式生活化和教学检测生活化这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策略的探索:1、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有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2、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讲解概念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激活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概念;设计生活实际问题,理解概念;情感教育,体验概念,帮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3、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采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竞赛等,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加个人体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检测的生活化。课中,教师应设计一些生活常见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生活调查和实践,促使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例分析,形成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并且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生活化优化策略的确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希望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能对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能有利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