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欺负,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在中小学校园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从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出,欺负行为对于欺负别人的儿童和受到欺负的儿童的心理健康均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常常欺负别人的儿童会受到同伴的排斥,同伴地位降低,导致人际交往的困难;而经常受到欺负的儿童常常会产生抑郁、注意力分散、成绩下滑等现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欺负行为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儿童欺负行为,从实践上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欺负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从邯郸市随机抽取四所普通中学,从初中到高中六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162名被试,其中男生532名,女生630名;初中生563名,高中生599名。以嵌入欺负和受欺负两个题目的《自我描述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施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中学校园中,存在着严重的欺负现象,约有12.2%的中学生卷入到欺负和受欺负行为中,其中欺负者约占总数的5.9%,被欺负者约占6.3%;欺负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欺负和受欺负人数比率多于女生;同时,欺负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中生欺负、受欺负人数比率少于初中生。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表明,在父亲过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保护、母亲过干涉、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保护、父亲偏爱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不同地区学生在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干涉、父亲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显著。3.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现状表明,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此外,在自我概念量表总分及大多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中学生自我概念出现了比较明显的U型发展趋势,初二年级处于最低点;在地区差异上,城市中学生自我概念大多数因子及总的我概念得分比农村高。4.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中学生自我概念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亲的惩罚严厉、父母亲的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干涉、保护与中学生自我概念总分及多数因子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欺负的发生频率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母过干涉、保护有显著的正相关;受欺负的发生频率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母过干涉、保护、父母偏爱被试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母亲情感温暖有显著的负相关。欺负和受欺负的发生频率与自我概念总分及自我概念大多数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5.自我概念在父亲惩罚严厉和欺负的发生概率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亲拒绝否认和受欺负的发生概率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概念在母亲惩罚严厉和欺负的发生概率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受欺负的发生概率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