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4,000余平方公里,辖夏河县、临潭县、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碌曲县、玛曲县等七个县,州政府设立在夏河县的合作镇。甘南藏区东连渭源、岷县、武都等县,南面与四川省接壤,西面与青海省相连,北面与宁夏回族自治州为邻。全州聚居着藏族、回族、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4个民族,各民族关系融洽,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在甘南,信仰藏传佛教的主要有藏族、土族和一部分汉族。甘南自治州藏族最早信仰苯教。苯教是藏族土生土长的、以万物有灵论为其思想基础的宗教,夹杂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比较成型的原始宗教。后来大约在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区,与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相碰撞,经过长时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影响,发展成为适应当地的、并且带有浓厚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的藏传佛教。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有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等。宁玛派是甘南藏区最早崇奉的藏传佛教的教派之一,后来很多寺院改奉了格鲁派,只有夏河的红教寺、郭瓦滩寺信奉宁玛派至今。萨迦派在甘南藏区总共存在了164年之久,它最早是从元朝时期传入甘南藏区的,1295年在甘南的卓尼创建了禅定寺,到了明朝时期,即公元1459年,该寺改信格鲁派。格鲁派是后来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俗称“黄教”。格鲁派在甘南藏区的主要代表寺院有拉卜楞寺、禅定寺等。甘南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属于藏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当地藏传佛教的历史及宗教文化的传承、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等密切相关。本文运用了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丰富多样的寺院文化,包括它的建筑与绘画艺术、藏传佛教经文的刻印、寺院僧侣教育、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文化、藏传佛教的法舞艺术,历代高僧的成就和主要著作,以及寺院的旅游文化等方面。同时还从经济、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进行阐述,进一步说明藏传佛教寺院文化兴衰的原因,以及寺院文化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世俗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寺院文化,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