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瞻性对比观察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和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在治疗甲亢过程中对肝功能的影响。【背景】抗甲状腺药物(ATD)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是Graves病的治疗方法已经超过半个世纪,是甲亢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131I及手术治疗甲亢的基础。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是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这两种药物的主要副反应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肝损害和关节疼痛等。其中肝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尽管大多数肝损害程度较轻,但有时可十分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89例,随机分为MMI治疗组97例及PTU治疗组92例,初始剂量分别为甲巯咪唑30mg/d,丙硫氧嘧啶300mg/d,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减至甲巯咪唑5~10mg/d,丙硫氧嘧啶50~100mg/d,维持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数据录入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TU导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8.5%,MMI导致肝损伤发病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MI导致肝损伤出现时间(20±8.5)天,PTU导致肝损伤出现时间(41±26.4)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MI和PTU引起肝功能损伤均以ALT升高为主,MMI组ALT升高发生率为4.1%,PTU组ALT升高发生率为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用药前肝功能指标在1N~2N间MMI组有34例(35.1%),PTU组有31例(29.3%),其用药后肝功能指标在2N以上MMI组有4/34例(11.8%),PTU组有6/31例(1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丙硫氧嘧啶较甲巯咪唑更易出现肝损伤,但甲巯咪唑出现肝损伤时间稍早于丙硫氧嘧啶;2.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所致肝损伤多数为轻度性肝损伤,均以ALT升高为主;3.甲亢治疗前约1/3的患者即存在轻度肝损伤,但没有增加抗甲状腺药物肝损伤风险,经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后多能恢复正常;4.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强调头3个月这一时间窗。5.临床医生在应用ATD治疗甲亢时注意告知患者,若服药后出现纳差、乏力、黄疸等需及时检查肝功能。出现显著性肝损伤应及时停用有关药物,同时加强护肝治疗。建议采用131I对甲亢进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