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上行数据共享信道研究及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sdh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宽带无线多媒体(Boar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链路结构、传输原理及其关键技术,在TMS320C6670多核DSP芯片上完善并验证了上行PUSCH收发信机的功能及与调度层、射频板的功能联调,最后基于信道模拟器进行了链路传输性能的测试和验证。论文首先讲述了全球无线专网向宽带演进的过程及B-TrunC标准的制定,分析了中国率先制定的B-TrunC物理层与TD-LTE的关系,同中存异,继而研究多用户PUSCH信道的链路处理流程及各子模块;利用MATLAB搭建PUSCH仿真链路,与第三方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链路算法的正确性;给出并分析高斯信道下多用户PUSCH接收机在不同调制方式与码率组合条件下的性能仿真曲线。论文研究了PUSCH收发信机基于TMS320C6670多核DSP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涵盖比特加速协处理器(Bit CoProcessor,BCP)、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FFTC)和Turbo译码加速器(Turbo Decoder Coprocessor 3,TCP3D)三种协处理器的调用、配置实现过程及链路各功能模块的性能评估;深入研究了接收机的多核资源分配,通过三核同时调用FFTC实现单子帧部分译码模块的并行处理,达到多子帧译码流水处理的优化效果;论文统计并分析了基于20MHz带宽满载场景下PUSCH收发信机软件实现的复杂度;完善并验证了包括不同带宽灵活切换和上下行资源灵活配比的上行系统功能。论文研究了PUSCH随路控制信息处理在TMS320C6670 DSP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控制信息的编译码、与PUSCH业务数据的复用、交织及解复用交织的过程;深入研究了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CQI)快速哈达码变换(Fast Hadamard Transform,FHT)的译码算法,与传统最大似然算法从空间资源占用与译码性能角度相比较;实现PUSCH随路控制信息收发信机链路的处理,对其编译码的复杂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论文基于MATLAB及信道模拟器的高斯信道给出随路控制信息浮点与定点传输链路的性能仿真曲线,验证了论文定点实现方案的正确性。论文基于协议规定研究了物理层多用户PUSCH实验样机与调度层、射频板的系统联调时序设计及实现技术方案,完成了物理层上行实验样机与调度层和射频板的直通联调;论文完成上行多用户PUSCH实验链路的系统性能测试,先基于MATLAB信道给出性能仿真曲线,验证DSP定点处理的链路性能,再通过信道模拟器的TD-LTE多种专用信道模型测试实际场景中DSP链路的性能,进一步验证论文所提供上行链路实现方案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实用性。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针对上行PUSCH链路进一步可完善和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质量的检测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与自动化生产相配套的现代化检测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检测作为一种无损非接触式的检
工业缺陷检测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然而如今的缺陷检测手段仍然以人工为主,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中继技术因其能够有效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和促进性能提升而成为当前和未来无线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传统的中继传输技术采用固定的一发一收传输模式,即前一个时隙发
本论文是某基地毫米波测试系统设计方案的一部分。主要工作就是论证在技术指标下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在极低信噪比下如何测得信号的频率,脉冲信号的脉宽及脉冲周期等参数,并且
基于高分辨一维距离像(HRRP)的雷达目标识别作为一种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已经受到雷达目标识别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基于HRRP的雷达目标识别研究将成为世界各国提升自身国防力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然而与此同时,逐年增加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基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安防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有线的监控方式,不但需要专人看守监控信息而且监控设备体积庞大、功能单
如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常用的传统通信业务功能(比如打电话和看电视)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高速计算机通信、家庭网络购物、远程教学和医疗等这
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医疗保健模式,将移动计算、医学传感以及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对生理状况进行监测,从而实现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图像处理技术引入眼科已多年,通过对眼底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可以测量出重要眼底组织的形态参数,进而能更为准确地发现各种眼部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视盘是眼底图像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