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重症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观察流感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和状态,结合临床变化规律,探讨流感重型/危重型危险因素,为更好治疗流感提供现实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特殊人群(孕妇)感染流感时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流感病毒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影响;第二部分:招募年龄在18-90岁健康志愿者202例,重症流感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流感患者主要选择首诊时期的静脉外周血标本;然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重症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观察流感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和状态,结合临床变化规律,探讨流感重型/危重型危险因素,为更好治疗流感提供现实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特殊人群(孕妇)感染流感时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流感病毒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影响;第二部分:招募年龄在18-90岁健康志愿者202例,重症流感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流感患者主要选择首诊时期的静脉外周血标本;然后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染色和功能评价,表型染色包括表面受体(CD158、NKG2A等)、活化(CD69),功能评价包括增殖能力(Ki-67)和杀伤能力(Granzyme和perforin)。最后明确在重症流感患者中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评估自然杀伤细胞与流感患者病情进展的联系。结果第一部分:(1)在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感染流感的孕妇入住ICU的比例更高;而且在出现症状后未及时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在病程2-3天内进行抗病毒治疗也都与后续较轻的疾病发展相关。即使在症状出现后4-5天才开始治疗,也可能获得一些益处。(2)高龄可能作为孕产妇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危险因素。(3)抗病毒药物使用3天以内相比抗病毒药物使用3天以上缩短了流感孕产妇患者的住院时间。第二部分:(1)在青年、中年和老年之间外周血中NK细胞总数没有差异。而CD56briCD16-NK细胞群中,老年人的细胞数明显低于中年组(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CD56-CD16+NK细胞群总数增多,老年人的细胞数明显低于青年组(P=0.001)。(2)与正常人相比,重症流感患者的外周血中NK细胞总数明显下降;重症流感患者的外周血中CD3+细胞总数也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3)重症流感患者总N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化能力明显增强(P<0.001)。(4)重症流感患者的CD56briCD16-NK细胞除了活化能力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之外,且杀伤能力也有显著上升(P=0.0001)。结论(1)年龄作为影响因素影响着NK细胞的功能和状态。(2)抗病毒药物使用3天以内相比抗病毒药物使用3天以上缩短了流感孕产妇患者的住院时间。(3)自然杀伤细胞在重症流感感染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感染早中期。(4)抗病毒药物确实一定程度抑制NK细胞和各亚群的增殖功能,且可一定程度上促进NK细胞活化。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线产品输送、快递物流行业货物运送以及危险区域救援机器人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目前较为成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不同的是,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可以在各个方向进行移动而不改变本身所具有的位姿。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应用的本质是路径跟踪控制问题,对其路径跟踪控制问题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众多机构院校的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麦克纳姆轮的四轮式全方位移动机器人,通过结合软件算法与硬件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我国为第三高发的肿瘤。根据肿瘤部位,结直肠癌可细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者虽均为下消化道肿瘤,具有相近的解剖位置,但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却各有侧重。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能够明显改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鳞癌中发病率非常高,约占口腔癌的90%,且每年发病率都在增加。虽然OSCC的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OSCC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不足30%。DNA聚合酶delta亚单位1(DNA polymerase delta subunit 1,POL
无人机实现自主飞行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良好的定位能力,实时解算无人机的运动状态并进行准确的位姿估计是无人机实现稳定导航及其他一些复杂任务的基础。无人机在室外定位的主流工具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但无人机在室内飞行时,GPS信号强度弱,甚至会出现缺失的情况。因此,无人机进行室内自主飞行定位时,无法使用GPS定位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视觉与惯导融合
近年来,震后可恢复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筑结构实现震后可恢复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震后可恢复理念设计的损伤控制结构由耗能元和主体结构组成,在地震作用下通过耗能元集中耗能以保护主体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震后残余变形。不同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损伤控制结构具有独特的多阶段屈服特性和损伤控制效应,其震后残余变形特征和以低残余变形为目标的结构设计理论仍存在较多尚待研究的问题。对此,本文基于
目的:基于Microplasty(MP)技术的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Oxford U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KOA)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先行胫骨截骨并使用插片占位的基础上改良了股骨定位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冠状面对线。然而,目前还缺乏关于术后股骨假体矢状面位置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和传统MP技术UKA对比评估髓外定位UKA在术后股骨假体矢状位上的影像学表现及稳定性。方法:选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