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非典爆发以来,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在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诸多因素中,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传播是关键的因素。而网络论坛一诞生,由于自身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没有时空限制等特性,吸引众多的参与者,成为一个理想的信息交流场所,跻身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本论题努力探讨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以及信息流的引导问题。这种研究无论是对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研究的深化还是对网络论坛信息传播研究的丰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正确引导,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有重大帮助。鉴于以往相关的研究成果,学科交叉、微观、定量研究少,笔者将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置于网络论坛环境下,予以考察。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从微观层次、定性与定量并用,分析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力图实现视角和观点的创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混乱、多而杂、不确定、范围广、影响大,它的传播不同于一般信息的传播。本章分析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传播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和内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活动基本的构成要素信源、信宿、渠道、反馈和噪音,其中突发事件相关的所有信息及反馈是传播的内容,最后总结出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特点并构建出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信息流模式。2、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在网络论坛中流动的形式是各类帖子,帖子可能是转自其他媒体也可能是原创,帖子的多少直接反映出参与人数的多少,帖子的主题内容是信息活动的核心。本章对帖子的数量、帖子的来源、帖子的形式、帖子的内容、帖子访问量以及影响访问量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信息流的特点规律,构建信息流模式。3、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引导。在突发事件期间,论坛中的各种言论相互交织着,各种信息流动着,有真实的、理性的消息,也不乏虚假的、偏激的言论,针对论坛中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信息流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引导,使其正确有效的流动,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提供帮助。论文的主题思想是:网络论坛已经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它的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和互动性,快速、高效地传递着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夸大事件本身、蛊惑信息、虚假信息等等,容易引起人们情绪的波动,不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在分析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基础上,深入论述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前后形成对照,在对照、比较中把握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从微观层面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剖析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构建出信息流模式,并总结信息流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流引导策略方法。
其他文献
刻板印象历来被视为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在过去20年间,相关研究经历了从背景到机制再回到背景的范式转变。本文借鉴Daniel Bar-Tal整合模型,对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领域—独生
互联网及其引发的创新将融入社会各领域,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着眼于制约互联网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
采用浸渍法制备CO助燃剂,考察了浸渍液pH值、浸渍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不同载体CO助燃剂活性组分Pt含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t含量与分散状况对CO转化率的影响
我国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一面是“写”的作用和意义在综合型语文教材或“文选”式教材中被严重忽略,而另一面却是中学课堂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课,或者课堂在从事着大量
基于对企业级"Web2.0使用-企业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构建了三者之间的整体关系概念模型,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不仅得到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还得出Web2
IT项目由于其本身目标的不确定性和渐进性,对开发周期和成本有很大的要求。随着市场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项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很多项目虽然最终辛辛苦苦完成了,但因为过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
鲁迅从中国走向世界离不开中外学者对其作品的译介。他的小说在美国的译介有九十年的历史,译介历程有起有伏,究其原因主要是意识形态的操纵。文章主要从主流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涉及到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以及认知科学等多个前沿学科知识,在公共安全以及信息安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当前主流的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