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特征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白山红桦林Betula albo-sinensis是秦岭中山带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但对植被属性认识尚有分歧。多数人认为桦林不稳定属次生林,将被云、冷杉林取代,但不少研究者将桦木林作为地带性森林群落看待。本文通过林隙的小尺度干扰特征来探讨其长期稳定存在的可能机制,对秦岭植被带谱的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1.从林隙干扰尺度对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因,并对林隙形成木的类型、数量、物种构成和径级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林隙以自然立枯形成的最多;林隙线状密度为23.5个·km-1;冠空隙的面积在20m2-80m2最多,冠空隙总面积占整个林分面积的4.7%;扩展林隙的面积在50m2-100m2最多,占整个林分的11.9%;林隙的形成木以红桦为主,径级在20cm-40cm占绝大部分;在太白山红桦林中,大多数的林隙是由1-3株林隙形成木形成,其中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最多,每个林隙平均拥有的林隙形成木为1.51株。林隙的腐烂等级C级的分布较多;冠空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30-0.45之间,扩展林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60-0.80之间;林隙内幼苗主要有红桦、华山松,在面积较大的林隙内红桦幼苗占绝对的优势。 2.红桦林林隙与非林隙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可看出在两种环境中同一植物出现的频度和重要值有较大的差异;林隙的形成使得植被生活型谱发生变化,高位芽植物增多,地面芽植物减少。同时环境的变化使得植被各层的多样性发生了变化,乔木层变化相对不明显,林隙内灌木层Simpon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H′),McInTosh的多样性指数(Dm),McInTosh的均匀度的指数(E),Patrick丰富度指数(R),Margalef丰富度指数(Ma)明显的高于非林隙,林隙草本层的指数D,H′,E,R,Ma也明显的高于非林隙。林隙土壤上层和非林隙土壤上层的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差异显著,但pH值差异不显著;而林隙土壤下层和非林隙土壤下层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磷、pH值差异都不显著。 3.对太白山红桦林研究表明,其林隙和林下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可以为其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种源。但土壤种子库中红桦种子在光照较强的林隙下才会萌发,一般在面积大于80m2的林隙才能为红桦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利用种群动态曲
其他文献
随着CT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其带来的过量辐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过度的X射线穿过人体,会给人的健康带来损害。因此,低剂量的CT成像成为了当
灰绿黄堇是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多年生草本,为我国特有,分布在内蒙大青山以西和西北各省的干旱山地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区,具有凉血、解毒、利水,治各种出血,四肢疼痛、湿热、水肿等的功效。本文就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对其生物碱的生物活性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 为研究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本文将灰绿黄堇乙醇提取物采取酸提取、碱游离后萃取的方法得到总生物
目前,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了。数据的加密在数据通信和存储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数据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核心,尤其是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数字货币、网络银行和其他网络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脸检测与跟踪技术作为基于人脸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和核心技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
传统PID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易实现以及稳定性好等优点,仍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过程控制中,有许多过程机理复杂,难以确定精确的数学模型,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语音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之一,目的是使计算机能够听懂人类语言,实现人机语音通信,使计算
生物研究者通过访问数据库可获得大量的序列数据集和序列突变,这些数据的可视化使研究人员更加直观地研究这些变异在人类疾病中所具有的潜在作用。然而当蛋白质上的功能元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呈现多样化,人机交互也同样在不断的推出新的应用领域,其中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由于手势的灵活多样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手势识别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引起的,在热带、亚热带稻区广泛发生的细菌病害,也是目前威胁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以引起5%-4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