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追逐创新精神、讲究创新能力的今天,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与中学理应承担责任、相互衔接、共同培养创新人才。当前,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形式表现为中学在高中阶段开设创新班,与优秀大学合作,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该模式现已开始运行,但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汇总关于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各界观点、见解,进而剖析其理论根基,如教育衔接、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接下来,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例,分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构建、思路框架,探究高中创新班的课堂教学改革、新型制度建设、升学路径改革等;采用“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对该中学三届高中创新班、普通班学生进行测量、寻找其差异、探索创新改革的效果;通过访谈的方法,对创新班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大学教师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改革建议。笔者发现,厦大附属科技中学的创新班主要采用“三创”理念(创知、创意、创行)、“三微”模式(微课程、微课题、微研究)。该中学与厦门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分享大学的先进资源、引进大学的师资力量、改革课堂教学、增设创新课程、举办各类讲座,带领学生前往大学实验室参观、实习,设立中学导师制、学分制、“走班制”,实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创新班的招生方式,积极完善升学路径等。还通过“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分析改革的效果,发现随着年级增长,创新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显著提升,且与普通班学生呈显著差异。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创新班开展的各类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但与此同时,创新班学生也面临现实高考的升学压力,自身时间精力的局限性。此外,部分创新制度落实的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笔者建议大学应积极地与中学开展课题合作、举办论坛、开设讲座、共享资源等;政府须大力拨款、投资、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给予创新班若干优惠政策,尤其要打通升学路径,可实行保送升学、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等;中学自身也要敢于采用开明的做法,同时兼顾创新改革与应对高考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