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致认知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常见的慢性疼痛,患者常合并认知功能损伤,其中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最为常见,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亟待解决。目前,NP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的具体发病率尚有争议,发病机制也不清楚,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异常调控不仅在N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致认知功能损伤的过程,并可作为早期诊断与预测的重要手段。外泌体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性质稳定,富含miRNAs等,可介导细胞间通讯,并能穿透血脑屏障,很容易通过生物液体取样获得。基于外泌体miRNAs的液体活检强调了其在诊断和确定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的潜在作用,不仅如此,外泌体miRNAs在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MSCs及其源性外泌体可以通过转移miRNAs调控靶基因减轻神经损伤,改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因此,探讨外泌体miRNAs是否参与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过程,并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首先对临床上NP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率进行meta分析,然后通过基础实验探索外泌体miRNAs是否参与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过程。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在大鼠出现认知功能损伤后,提取血清外泌体,检测miRNAs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MSCs对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 NP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发病率的meta分析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NP人群认知功能损伤发病率的原始研究文献,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检索2020年12月以前的所有文章,排除特殊人群的研究,排除无法提取相关数据的研究,筛选后提取文献中的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2大鼠NP致认知功能损伤后血清外泌体的miRNAs表达变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25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CCI组)和对照组(Sham组)(n=8),检测大鼠的机械性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时间为术前1d、术后3d、7d、14d和21 d。术后15-22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Novel Object Recognition,NOR)实验。随后提取血清外泌体检测miRNAs表达水平。3静脉注射MSCs对大鼠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25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CCI组和Sham组(n=16),连续检测术前1 d、术后3d、7d、14 d、21 d和28d的PWT和PWL。术后15-22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NOR实验。随后将大鼠随机分为 Sham+PBS 组,Sham+MSCs 组,CCI+MSCs 组,CCI+PBS组(n=8)。术后23 d,Sham+MSCs组和CCI+MSCs组尾静脉注射1 ml(1× 106)的MSCs悬液,Sham+PBS组和CCI+PBS组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术后30-37 d再次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随后提取大鼠海马组织,检测miR-182的表达水平。4海马体内注射MSCs对大鼠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另选一批大鼠,采用上一步相同分组,连续检测术前1d、术后3d、7 d、14 d、21 d和28 d的PWT和PWL。术后15-22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NOR实验。随后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PBS组,Sham+MSCs组,CCI+MSCs组,CCI+PBS组(n=8)。术后23 d,利用脑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向海马组织注射2 μl(1 × 106)MSCs或等量PBS,术后30-37 d再次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随后提取大鼠海马组织,检测miR-182的表达水平。结果1 NP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发病率的meta分析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425篇,筛选后共纳入3篇文献,样本量共计448。通过分析得到NP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率为57%[95%CI(53%,62%)]。2NP致认知功能损伤大鼠血清外泌体miRNAs表达变化疼痛行为学结果显示,CCI组大鼠MWT和TWL在术后3d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持续至术后21d(P<0.05)。认知行为学结果显示,CCI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获得性训练第2-5 d逃避潜伏期延长,在探查训练阶段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NOR实验中新物体辨别指数下降(P<0.05)。表明CCI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测序结果表明,CCI组和Sham组共检测出582种miRNAs,其中,481种miRNAs在两组中均检测到表达,分别有52种和49种miRNAs仅在CCI组和Sham组表达。与 Sham 组相比,CCI 组 miR-194、miR-143、miR-485 以及 miR-335 等 23种 miRNAs 家族显著上调,miR-182、miR-615、miR-339 以及 miR-96 等 26 种miRNAs家族显著下调,共49种miRNA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静脉注射MSCs可改善大鼠NP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疼痛行为学结果显示,CCI组大鼠MWT和TWL在术后3d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持续至术后28 d(P<0.05)。认知行为学结果表明,CCI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获得性训练第2-5 d逃避潜伏期延长,在探查训练阶段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NOR实验中新物体辨别指数下降(P<0.05),表明CCI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静脉注射MSCs后,与CCI+PBS组相比,Sham+PBS组和Sham+MSCs组在第2-5d逃避潜伏期缩短,CCI+MSCs组在第3-5d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延长,新物体辨别指数增加(P<0.05);与CCI+MSCs组相比,Sham+PBS组、Sham+MSCs组第2-5 d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延长,新物体辨别指数增加(P<0.05)。分子学实验结果表明,与CCI+PBS组相比,Sham + PBS组、Sham+MSCs 组和 CCI+MSCs 组 miR-182 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 CCI+MSCs组相比,Sham+PBS组和Sham + MSCs组miR-182表达水平上调(P<0.05)。4海马体注射MSCs可改善大鼠NP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疼痛行为学结果显示,CCI组大鼠PWT和PWL在术后3d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持续至术后28d(P<0.05)。认知行为学结果表明,CCI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获得性训练第2-5 d逃避潜伏期延长,在探查训练阶段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NOR实验中新物体辨别指数下降(P<0.05),表明CCI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体注射MSCs后,与 CCI+PBS 组相比,Sham+PBS 组、Sham+MSCs 组和 CCI+MSCs 组在第2-5d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延长,新物体辨别指数增加(P<0.05);与CCI+MSCs组相比,Sham+PBS组和Sham+MSCs组在第3-5d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分子学实验结果表明,与 CCI+PBS 组相比,Sham + PBS 组、Sham + MSCs 组和 CCI+MSCs 组miR-182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临床上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率高,外泌体miRNAs参与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过程,而MSCs可改善NP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miR-182有关,为NP致认知功能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术后谵妄(POD)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后急性认知功能障碍,高龄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确定危险因素,尤其在遭受巨大手术创伤打击后的,大于65岁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远高于青中年患者。老年患者生理储备不足,或长期合并多系统疾病,在心脏手术后发生谵妄的概率很高。谵妄的发生率与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创伤程度存在相关性,普外科术后谵妄发病率在12%左右,不同类型腹部手术后术后谵妄发生概率介于3%-50%之间,骨科
学位
目的基于奥塔戈运动计划构建适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肌少症患者术后提高跌倒效能的康复期运动方案(修订版奥塔运动方案)并验证其效果,以期提高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跌倒效能,提高步行与平衡能力,提高肌力改善患者肌少症症状,降低术后康复期跌倒恐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Delphi法及预试验构建修订版奥塔戈运动方案:成立课题小组共12名成员,小组成员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奥塔戈
学位
目的构建适用于早期腹膜透析患者疾病管理的赋能教育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节疲劳、非计划再入院率、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促进患者早期疾病适应,为早期腹膜透析患者建立适用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实践指导。方法1.以赋能理论为基本框架,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质性访谈形成早期腹膜透析患者赋能教育干预方案初稿,通过面对面专家咨询及预试验对该方案进行修订,最终确定早期腹膜透析患者赋能教
学位
研究目的艾司氯胺酮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较氯胺酮具有更强的镇静镇痛效力,更少的不良反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术后谵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尚未得到评估。本研究拟评价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是否可以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对
学位
背景与目的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影响患儿恒牙的健康及生长发育。对于口腔诊疗大部分儿童往往表现出恐惧及焦虑情绪,难以配合口腔科医生完成相关治疗,若对患儿进行强制束缚下治疗,可使其对所有医疗保健领域丧失信任,并对其心理产生消极影响。门诊全身麻醉下进行口腔治疗可增加患儿的舒适性及依从度,具有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等优势。研究表明60%儿童在全身麻醉术后出现消极行为改变,包括焦
学位
背景及目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是麻醉医生工作的核心。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高发,而术后的慢性疼痛常导致此类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疼痛和抑郁相互影响,加剧患者预后不良,目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艾司氯胺酮作为消旋体氯胺酮的一部分,其镇痛、抗抑郁效果得到广泛关注。本课题拟将艾司氯胺酮应用于腰椎融合术患者,观察利用其镇痛和抗抑郁作用是否能减少术后急性疼痛,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并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从而为腰椎融合
学位
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 A3)是一种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常伴发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SCA3是发病率最高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亚型,在中国发病率达到60%-70%。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小脑症状,包括行走不稳、口齿不清和眼球震颤,此外,还存在多种非小脑症状。SCA3发病是由于ATXN3基因中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序列异常扩增至56次
学位
背景与目的胃癌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所有肿瘤范围内可排名第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胃癌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异性不显著,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比较低,从而确诊时大多已发展为进展期胃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仍然是临床上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可以根治胃癌的方法。但是手术期间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可能会对手术后的短期或长期预后产生影响。其中术中的血
学位
背景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常在临床中用于监测镇静深度。研究表明,静注0.25 mg/kg、0.5 mg/kg和1 mg/kg氯胺酮可明显升高全身麻醉患者的BIS值。临床工作中需重视这种变化,忽略会导致麻醉加深和镇静催眠药的过量使用。艾司氯胺酮为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其药物清除及苏醒更快、副作用更少。艾司氯胺酮0.25 mg/kg和0.5 mg/kg的临床应用可降低患
学位
背景及目的适宜深度的镇静更有益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Awake fibreoptic intubation,AFOI)。右美托咪定因抗焦虑、镇静和抑制交感活性的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AFOI,但其起效和失效都慢,且不产生遗忘作用。新上市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瑞马唑仑,作用于GABA受体,由血浆酯酶代谢,产生超短效的剂量依赖性镇静作用,且可被氟马西尼迅速拮抗。此外,瑞马唑仑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