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在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为负值,这一事实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现有的投资方式下不断缩水、贬值,不能实现保值的目的。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贬值相对的是,我国老龄人口却在不断增多,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确保“老有所养”将是我国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关键是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这就要求我国养老基金要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比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宽。如澳大利亚养老基金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可选择性资产,其中可选择性资产包括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作为投资工具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越来越受到养老基金管理人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的很多特点能与养老基金相匹配。第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且投资周期长。通常,基础设施初始投资成本巨大,比如地铁、机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基础设施的建设期一般为4-8年,资产的期限通常能持续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变现能力较差。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就要求有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来源。具有积累性质的养老基金规模巨大,且存续期有20-30年,所以在金额和期限上能与基础设施对建设资金的要求相匹配,能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第二,基础设施能形成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刚性需求,且替代品极少,因此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具有规模效应,投资规模大这一特点为很多潜在进入者设置了进入壁垒,容易形成行业垄断,因此基础设施不易受商业周期的影响,能形成较稳定的现金流。这一点与养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和收益性原则相匹配。第三,基础设施能抵御通货膨胀。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费定价通常与一国的消费者指数和GDP相关,或者在定价的过程中就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使得基础设施的收益现金流与通货膨胀相关。因此,投资基础设施对抵御通货膨胀会起到一定作用。这一特点有益于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第四,基础设施能分散投资组合风险。国外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认为基础设施能作为一种独立资产加到投资组合中。研究表明,未上市基础设施与债券、股票和私募股权之间具有较低的相关性,因此基础设施加进投资组合中能分散投资组合风险。因此,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有益于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提高收益的稳定性。基础设施以上几种特点说明,基础设施与养老基金在资金规模、期限等方面相匹配,具有抵御通货膨胀和分散风险的作用,且能形成稳定的预期现金流。因此国外养老基金管理者才越来越关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那么在我国是否也存在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能性?我国基础设施的融资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和财政预算,基础设施负债率高,资金来源受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建设和“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基础设施需求量巨大,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可以分析得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为我国养老基金寻求投资渠道提供了机会,一方是资金需求,另一方是资金供给,且基础设施的一些特点又能很好地与养老基金相匹配。因此,我国存在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客观条件。本文就在详细介绍国外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养老基金投资于基础设施的方式,并对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本文共有七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是在于为拓宽我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确保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建言献策;为基础设施融资探索新的资金来源。本章对国内外有关养老基金和基础设施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基础设施概述》,本章从基础设施的基本知识出发,对基础设施的特点及其与养老基金的匹配性进行详细分析,为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奠定基础;本章分析了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优点: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代替政府履行职能为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也能为自身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分散投资组合风险,谋求保值增值。第三章《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本章详细阐述了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在于论证基础设施投资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公共物品理论和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能够说明基础设施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投资组合理论说明养老基金分散投资组合有益于保值增值。本章目的在于论证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在理论上的可行性。第四章《国外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本章详细介绍了国外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各种方式。分类标准不同,投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上市公司投资和未上市公司投资、上市基础设施基金投资和未上市基础设施基金投资、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单一部门投资和多部门投资。在介绍各种方式时,文中引入了美国、智利、哥伦比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案例,借以阐述国外养老基金利用各种方式投资基础设施的情况。第五章《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客观性》,本章以数据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供求现状和养老基金投资现状。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建设和“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在未来的几十年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巨大,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而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财政预算,并且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呈下降趋势,基础设施债务依存度高,不利于其长远发展,需要拓宽融资来源。紧接着本章介绍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低,要求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运作方式能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章从我国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和养老基金拓宽投资渠道的需求两个方面来说明我国存在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客观条件。第六章《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选择》,本章结合国外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和我国学者对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几种方式,主要为基础设施专项债券、基础设施产业基金和项目融资。文中对每种方式的特点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七章《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方式的风险分析及其风险管理策略》,本章从投资方式、基础设施项目及养老基金运作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基础设施的建造风险、基础设施的需求风险、政策风险、养老基金委托投资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风险等。并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保护和风险监督四个方面提出风险管理策略,以防范和控制风险,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本文的可能创新点之一:提出适合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如基础设施专项债券、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和项目贷款,并对这些投资方式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试着分析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可能创新点之二: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保护和风险监督四个方面提出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风险管理策略。本文不足之一:仅分析了几种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对其他可能的方式没有进行分析,这一方面有待完善。不足之二:引入国外案例分析相对较少,没有对国外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面临的风险及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加以介绍,以后笔者会继续研究。不足之三: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对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风险认识可能不全面,所提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可能考虑不周,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