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仓央嘉措(1683-1706),藏传佛教第六代达赖喇嘛,是藏地杰出的抒情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在藏地家弦户诵,历300年而不衰。1930年,于道泉教授将仓央嘉措诗歌同时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汉、英全译之先河,同时也构成了其域内外文本旅行的滥觞。本论文以于道泉《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首先综述了仓央嘉措及诗歌、于道泉英译本以及目的论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目的论的概念、发展以及三大法则,作为全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其次,基于目的论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地解析了于道泉英译本遵从目的论的翻译策略和表现,并以目的论三个法则为理论指导,指出了于译本翻译的不足之处。从目的法则来看,于译本尽量削减译者的主体性,在诗歌体式和风格上以直译和注释的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面貌,因此在译文用词简洁、句式完整、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一特点符合目的论之目的法则,但与此同时,于译文稍缺乏创造性,每个句子结构中规中矩,用词简单,虽易于理解,但似乎缺乏诗歌的韵味。从连贯法则看,于译本从词汇连贯、句式连贯以及篇章连贯等三个方面实现了译文的连贯性,分别表现为译本的用词简洁、构句完整和译本通俗易懂。但并未在语言韵律和文化内涵上实现译文的连贯。因此,基于连贯法则,译者亦应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对译文进行润色,以实现深度的连贯性。不容置疑,于译本对于原文的忠实性表现在其直译和注译相结合翻译手段,因此实现了目的论的忠实法则。通过对于道泉英译本的深度分析,可以得知,于道泉对仓央嘉措情歌的英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目的翻译法则。与此同时,也证明了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在仓央嘉措诗歌英译中的适用性。本文亦结合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提出了为了实现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总之,于道泉英译本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对原文本的忠实,其译本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也均为达到这一目的而服务的。此外,鉴于于道泉译本在英文读者群中的广泛认可度,也证实了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