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是研究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大部分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言语输出。而探究言语输入的研究则相对又少。研究和常识证明儿童必须接触语言才能习得一门语言。本文主要以早期儿童语言习得中的普通话和英语输入语料为原材料,对比分析两者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本文以关键期假说、非宏观语言习得理论为理论支撑,回顾了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及儿向语和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讨论了父母(或照顾者)各自向孩子讲一种语言和父母(或照顾者)都向孩子讲两种语言的输入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儿向语和儿童的用词比例,以及普通名词和实义动词的比例;一人一语及一人双语输入模式的比较;言语输入、言语理解和言语吸收三者的关系。文中将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于用词比例的分析,使用CLAN(计算机语言分析)软件分析从儿童语言数据交换系统中取得的语料以及普通话-英语双语者的转写资料,而另外两个问题则采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语料中类型(不同词)的全部数目占类例(实际出现的词)的全部数目比例的分析,发现儿童的类型-类例比例要明显高于母亲语料中的该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两比例的差距缩小。儿向语中普通名词的比例要低于实义动词的比例。儿童习得语言的表现各异。较先习得普通名词的儿童习得实义动词相较其他被试儿童慢。四个被试儿童的语料中,平均的普通名词用词比例接近,实义动词的平均比例差异不明显。个案研究表明言语吸收并不总是包含在言语输入之内。因而文中对Richards和Gallaway提出的言语输入、言语理解与言语吸收三者关系的模型进行了修改。此外,个案研究的例子支持一人一语输入方式的优势说。然而,对言语输入、言语理解和言语吸收三者关系模型的修改还需进一步深化;普通话-英语双语者的转写资料还需严格参照儿童语言数据交流系统的要求进行规范,使这方面的研究更广泛、更可靠和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