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格局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景观格局的形成通常受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在自然、人文社会经济、国家政策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下,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资源的质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滇中城市群区域属高原山区,地形破碎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多尺度特性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是云南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研究景观格局形成原因及其变化驱动力,将对推进城镇空间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利用国土空间,保护生态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多尺度演化模拟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以及其驱动力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总结研究现状,针对研究区域特色提出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所用数据为2009年、2015年滇中城市群以及四个州市土地利用分类数据(1:1万),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年度变更数据。采用GIS技术、Fragstats4.2等软件工具分析2009-2015年滇中城市群尺度和州市尺度的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的特征,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在城市群尺度,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率为0.903%,城市群内主要景观类型为耕地和林地景观;研究期内,耕地、林地、园地、其他用地类型景观面积减少;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景观面积增加;在州市尺度上,昆明市土地利用景观面积变化率为2.62%,研究期内,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其他用地类型景观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增加;玉溪市土地利用景观面积变化率为1.06%,研究期内,耕地、园地、水域、其他用地类型景观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景观面积增加;草地景观面积无明显变化;曲靖市土地利用景观面积变化率为0.53%,研究期内,耕地、林地景观面积减少;草地、建设用地、园地、水域、其他用地类型景观面积增加;楚雄州土地利用景观面积变化率为0.47%,研究期内,林地、园地、水域、其他用地类型景观面积减少;草地景观面积在研究期内无明显变化;耕地、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增加。(2)在城市群尺度上,研究区内优势景观连通性降低,景观异质性程度、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斑块的聚合程度降低,土地利用情况朝均匀化和多样化发展;在州市尺度上,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蔓延度指数逐渐减小,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市和昆明市的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均减小。整个研究区的西南部、东部以及西部地区的景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均匀多样,优势景观对景观格局的控制性减弱;西部、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变弱,人为活动对该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显著。(3)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滇中城市群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影响滇中城市群多尺度景观格局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耕地保护制度等政策因素对滇中城市群景观格局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城市规划等发展战略作为政府意志的空间化,对城市群以及各个州市的定位和发展形成了滇中城市群多尺度景观格局的不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