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加快,单纯的物质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要求,精神养老呼之欲出。阅读作为人类获取信息、传承知识的主要手段,更是人类获得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研究上海老年人阅读环境和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了解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情况,还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精神养老服务提供借鉴经验。本文在对阅读的概念进行界定、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阅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得到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提取上海市部分区域的老年读者群体近十年来的阅读情况。继而找出造成这种情况的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并最终尝试以政府、公共阅读机构、出版机构和家庭为主体,寻求改善提高阅读活动对老人精神满意水平促进作用的措施。调查发现近十年上海老人的阅读环境受到更多来自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旧有阅读观念也随之有所变动。上海老年人的阅读习惯改变较小,仍视阅读为重要休闲活动,尤其对纸质读物保有较强阅读欲望。伴随地区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新的家庭结构及养老模式冲击了传统老人本位的孝文化,功利阅读思潮扭曲着大众对阅读的态度,老年人在社会角色的转型中承受着更多精神压力,也日益重视阅读活动所内含的及衍生的精神慰藉功能。与此相矛盾的是,老人受到身体健康、教育程度、社会精神养老支持力度及良好阅读习惯等条件制约,阅读障碍增多,阅读需求和满足之间矛盾突出。针对上述矛盾,政府方面应主动承担起精神养老的重任,借助大众传媒普及精神养老理念,通过开发数字电视阅读模式和扶持发展社会精神敬老志愿者服务等,增强阅读活动对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作用。公共阅读机构应开展专项扶老阅读工作,设立老年读者专区及指导家庭藏书建设等服务。出版机构应在持续开发传统老年图书品种的同时关注该群体新的阅读需求,增加出版物中的音图元素以提高纸质读物的易用性,制作质优价廉图书。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开展家庭互动阅读尤其是亲子、亲老阅读活动有助于增强老人精神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