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整合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2010年5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食品加工行业补充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明食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有其特殊性和重大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的增强,表现出消费者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等不良行为的严重斥责,并采取抵制购买的行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性化使其将关注点由产品本身转向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体现在更加重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对供应商的促进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等诸多方面。因此,研究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对其购买意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学术界针对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与行为意向关系的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对于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细分领域的研究缺少清晰且明确的理论框架的支持。二是现有的实证研究较少,不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严格的约束力。本研究结合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现有研究成果以及国内食品企业的实践,并引入计划行为理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对购买意向的影响,还进一步验证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同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食品行业背景下,基于对《指南》内涵的深入理解,界定了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概念,通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二是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同时验证了变量的中介效应,进而为企业的实践提供系统化建议。研究的结果表明:(1)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不能直接作用于购买意向,而是通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购买意向。(2)社会发展、产品责任、环境保护和责任采购是关键的认知要素,其中,社会发展、产品责任和环境保护均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购买意向;责任采购通过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购买意向产生影响;动物保护则对购买意向的影响不显著。(3)在中国消费环境下,对购买意向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这却与影响这些变量的认知因素的数量呈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