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和我国均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效应。2011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2015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以上,对国家及地方节能减排力度和降低碳排放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3月,我国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单位碳排放强度降低17%,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区碳减排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吉林省作为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老化、能源消耗巨大等弊端充分显现,这与我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相背离。近年来,吉林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将不断增加,既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又要实现碳减排、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是新时期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预测吉林省碳排放峰值,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将为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论文在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能源替代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现状;运用LMDI模型,分析吉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确定增碳因素和减碳因素;结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相关规划和政策,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基准情景、节能情景、低碳情景等8种情景模式,运用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预测峰值;进一步分析增碳因素和减碳因素的单因素变化对峰值时间和峰值量的影响,提出碳排放量控制的对策措施。峰值预测主要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其作为一个多自变量的非线性模型,能够充分体现人口、经济发展、技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自变量对因变量碳排放的影响,并在峰值预测中将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受经济发展、技术发展、人口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峰值出现时间和峰值量存在较大差别,在国家不断推行低碳经济试点和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策背景下,低碳情景Ⅰ和节能情景Ⅰ比较适合吉林省的未来发展,其中低碳情景Ⅰ是碳减排的最佳情景,不仅峰值时间较早(2033年),而且峰值大小较小,虽然峰值量和2010-2050年总排放量均大于环保情景,但高出比例不足10%,所以,相比之下,高速经济发展的低碳情景Ⅱ和节能情景Ⅱ以及“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环保情景相比,低碳情景Ⅰ和节能情景Ⅰ更佳,其中低碳情景Ⅰ为碳减排的最佳情景;改变单个变量的变化率研究单因素变化对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峰值影响,分析显示,非化石能源占比和城市化率只影响峰值时间,不影响峰值大小,即,6种因素均对峰值大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8种情景均表明人均GDP的影响最为显著;除非化石能源占比和城市化率外,其他4种因素对峰值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人口、人均GDP起延后峰值时间的作用,第二产业占比和碳排放强度可以促使峰值时间提前,其中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在确定适宜的经济发展速度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低碳技术的快速研发与应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影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