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互动同步性是指亲子在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共同反应,共同注意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生理节律的一致性。3-6岁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以往关于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发现,经历更多亲子互动行为同步性的儿童会表现出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研究发现,亲子在互动中的行为同步性与大脑活动同步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负责情绪控制功能的前额叶脑间同步性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正相关显著。因此前额叶脑区的脑间同步性可能是亲子互动行为同步性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认知神经基础。尽管以往研究发现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可能包含了父母应对儿童消极情绪反应性的影响,目前鲜有研究去探讨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是否会独立于父母应对儿童消极情绪反应性的影响。其次,以往关于亲子互动同步性的研究更多是从亲子互动行为同步性去探究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还鲜有研究去验证不同情绪效价的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另外,儿童特质是反映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个体差异指标,尚未有研究去检验儿童感觉加工敏感性在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中是否存在着调节效应。最后,关于亲子之间大脑活动同步性是否是亲子互动行为和情绪同步性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认知神经基础也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3-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基于近红外功能性脑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开展了两个研究,旨在系统地探讨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影响因素及认知神经基础。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法,一共收集了有效问卷202份,儿童平均年龄为4.63岁。问卷内容包括儿童情绪调节检核表,亲子互动同步性问卷,儿童感觉加工敏感性问卷,父母应对儿童消极情绪反应性问卷等。研究结果发现:(1)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相比于经历更低亲子互动同步性的儿童,经历更高亲子互动同步性的儿童会表现出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更低的情绪调节不稳定性;(2)在控制了父母应对儿童消极情绪反应性的影响后,亲子互动同步性依然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3)儿童感觉加工敏感性的不能影响亲子互动同步性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研究二通过实验室观察法结合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 NIRS),亲子在实验室环境中完成合作绘画任务和自由交谈任务,以1s的时间窗口对亲子行为同步性和情绪同步性进行编码,检验亲子互动行为同步性和情绪同步性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最后纳入分析的有效被试共29对,儿童平均年龄为4.98岁。研究结果发现:(1)在合作绘画任务,亲子互动积极情绪同步性负向预测儿童的情绪不稳定性;在自由交谈任务,亲子互动积极情绪同步性正向预测儿童的情绪调节;(2)在合作绘画任务亲子互动行为同步性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脑间同步性正相关显著。在自由交谈任务,亲子互动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同步性与前额叶皮层的脑间同步性正相关显著。本研究并没有发现脑间同步性在亲子互动同步性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3)在合作绘画任务和自由交谈任务,感觉加工敏感性的分维度易于激发性在亲子互动中性情绪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即相比于低易于激发性的儿童,高易于激发性儿童在经历了更高的中性情绪同步性时会表现出更低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反,高易于激发性儿童在经历了更低的中性情绪同步性时会表现出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总体而言,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了:(1)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独立于父母应对儿童消极情绪反应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2)不同情绪效价的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当儿童经历更多积极情绪同步性时,会表现出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3)亲子互动行为同步性和情绪同步性与脑间同步性有着紧密的联系;(4)儿童易于激发性在亲子互动同步性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本研究从行为层面,脑同步与行为的关系层面探究了亲子互动同步性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与行为表现和认知神经基础。为提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针对性的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