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开始了另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尝试,这便是政府采购。1996年以来,我国政府采购进入试点工作,现在已经在全国各省市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的基本形成,政府采购行为的绩效审计的执行情况也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那么,何谓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可以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也可以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在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传统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采购行为取得效益和达到的效果进行审计,并评价其实际结果与预期设想是否一致。近年来,政府采购的规模的和范围逐步扩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不仅仅关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去向,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并希望更多的政府支出可以透明化。因此,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绩效审计的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68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利和义务对政府采购活动及其当事人实施监督管理。当然,监督政府采购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对政府采购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E”审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效益、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促进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我国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时间较短,很多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具体的工作中缺少专门的指导规范,这使得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在开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限制了其发展,也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并改善其存在的现状对于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已逐渐成为现代政府审计的核心问题,尽管我国在政府采购的绩效审计问题上起步较晚,但是其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根据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相关研究,结合A省省级审计机关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案例,指出中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政府应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制订加强措施,以提高中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政府绩效审计的加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政府关心的话题,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提高政府采购的效果性,使得政府采购行为实现其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