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会带来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代理成本过高,损害企业利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则会引起“隧道挖掘”行为,控股股东恣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那么是否存在最优的股权结构,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股权制衡理论应运而生。股权制衡是指公司控制权由几位大股东共享,通过大股东之间内部牵制,使得任意一位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决策,以此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一种股权安排模式。股权制衡结构的形成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几位持股比例较大的股东,以达到股权适度集中的优势;二是大股东之间相互制约与监督,能有效的对控股股东形成制衡。 本文在对股权制衡与企业绩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沪深两市2012-2016年商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股权制衡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研究结论表明:(1)股权制衡型企业绩效与高度集中型企业绩效无显著差别;股权制衡型企业绩效优于股权分散型企业绩效,非参数检验结果显著;高度集中型企业绩效优于股权分散型企业绩效,非参数检验结果显著。(2)股权制衡有利于企业绩效改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3)当股权制衡度相同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4)前两大股东性质的异同会影响制衡效果,并最终影响企业绩效。当前两大股东性质一致时,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正向关系不显著;当前两大股东性质不一致时,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5)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6)制衡股东数量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制衡股东数量越多,企业绩效越好。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股权制衡涵义界定与以往学者研究不同,丰富了股权制衡理论。(2)制衡股东数量度量与以往学者研究不同,选取了更为合理的度量指标。(3)统计分析方法与以往学者研究不同,针对本文数据非正态性分布的特点,采用了更为合理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