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袁枚以“性灵说”抨击复古模拟的诗论,强调个人的情感、灵性,提出重情审美的文学观念,与当时复古的思潮形成鲜明对照;他独特的性格和思想,放荡不羁、率性任真的处世方式,和以情为本、超越传统的诗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和影响。对“性灵说”内涵的探讨,有助于开拓文学视野,指导今天的文学创作。本文立足于对袁枚进行全面的个案研究,试图打通他人生和诗学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袁枚“性灵”诗学鲜明的生命特征。文章分为四章:第一章《袁枚研究:聚讼纷纭二百年》,是对二百年来袁枚研究的总体评述,对学术界在袁枚生平、思想和文学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得失。第二章《人,诗意地栖居》,以袁枚辞官求乐的人生取向为突破口,探讨他注重个体生命体验、重视个人情欲的人生形态。作为一位尽享文名、长寿和山水的文学家,袁枚特立独行的一生是研究中国18世纪士人心态的最好样本。他诗化的人生态度,是对晚明重情欲、重个性人文思潮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为当时理学氛围占据主流的社会吹进一股清新的风气,对当时士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声势浩大的“性灵派”之所以能够形成,正是觉醒了的文人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结果。第三章《性灵:诗性的回归》,通过对“性灵”二字的语义分析、历史溯源和横向比较,对袁枚“性灵”诗学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分析袁枚大量使用感官词汇论诗的特点,揭示“性灵说”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诗学。与袁枚的诗化人生相适应,他的文学,也明显地呈现为人生的诗化,无论文学主张,还是文学创作,都是一己情欲的延伸,是自我个性的张扬,具有鲜明的文学为人生的姿态。正是在这一点上, “性灵说”明显区别并超出当时流行的“神韵说”、“格调说”和“肌理说"等文学思潮,以虎虎生气吸引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红粉缁流的广大文学同好,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最后一道夕阳回照式的辉煌图景。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转型意义:及身早自定千秋》,对袁枚在诗史上的地位进行分析与评价。以袁枚为盟主的“性灵派”造成的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辉煌图景,明确无误地传达出一种信息,即袁枚和他的“性灵”诗学在集传统之大成的基础上,也蕴涵了中国诗歌向近代转型的基因。以此为基础,文章将袁枚与后来的龚自珍等诗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袁枚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具有着沟通古今的诗史地位,其诗学也因此而具有着现实意义。 此外,论文附录部分的《袁枚年谱》,针对已有的三部年谱的不足,特别突出了时代背景和袁枚与同时代诗人的交游,是对本文论述的袁枚生平、诗学和“性灵派”形成、发展的有效补充.关键词:袁枚性灵诗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