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典型靶体弹道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典型靶体的侵彻弹道特性,本文首先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双层间隔混凝土靶和多层间隔钢靶试验研究。在对试验结果分析讨论基础上,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双层间隔混凝土靶和多层间隔钢靶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弹体入射角、弹体速度、靶体厚度及弹体变形对多层间隔钢靶侵彻弹道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弹靶分离思想,结合靶体自由表面效应,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有限厚混凝土靶及半无限厚混凝土靶侵彻弹道特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刻槽弹体的弹道偏转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双层间隔混凝土靶试验研究开展了相同结构参数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与尖卵形弹体在相同撞击速度下以入射角30°与45°侵彻双层间隔混凝土靶试验,通过高速录像记录侵彻过程中弹体剩余速度、弹体姿态变化及弹道偏转角度,分析了弹道偏转规律和刻槽弹体的侵彻自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侵彻过程产生明显自旋;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能够有效提高侵彻弹道稳定性。(2)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钢靶试验研究开展了相同质量和长度两种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5刻槽弹体与6刻槽弹体)和尖卵形弹体以入射角10°和20°侵彻四层间隔钢靶试验,获得了弹体侵彻多层间隔钢靶的侵彻弹道变化规律和靶体破坏特性。结合高速录像,记录弹体斜侵彻每层钢靶后剩余速度与弹道偏转角度,分析了弹靶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弹体侵彻多层钢靶过程中,弹体头部变形严重,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自旋效应不明显。(3)弹体斜侵彻多层间隔靶弹道特性数值模拟研究结合LS-DYNA有限元软件,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和尖卵形弹体斜侵彻双层间隔混凝土靶与多层间隔钢靶数值模拟研究。结合前述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弹体入射角、弹体速度、靶体厚度及弹体变形对斜侵彻多层间隔钢板过程中弹体侵彻弹道偏转的影响规律。(4)考虑靶体自由表面效应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弹靶分离数值仿真研究依据弹靶分离方法,建立了弹体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靶体响应力子程序,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有限厚混凝土靶弹靶分离数值仿真研究。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得到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侵彻弹道曲线和速度时程曲线,获得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过程中自旋角度及角速度时程曲线。接着开展了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斜侵彻半无限厚混凝土靶体数值仿真分析。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头部非对称刻槽弹体相对于尖卵形弹体具有较好的侵彻弹道稳定性。
其他文献
大单元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实操却成为一线教师新的思考点。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展示大单元教学路径的动作分解:提取大概念—确定单元目标—分解成课时目标—调配适切篇目—构建主任务。通过以上全链条动作分解,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大单元教学落到了实处。
期刊
基于活性金属电偶腐蚀机制的富锌涂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快速响应自愈合涂层。近年来在富锌涂层中加入各种填料以改善其防腐性能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必须承认,在富锌涂层的结构设计和性能控制过程中,仍有许多基本的机理问题尚未得到解答。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了锌的自腐蚀过程引起的化学转化效应和ZnO的半导体特性影响富锌涂层防腐性能的作用机制。其一,基于FC/ZRT涂层体系,在有氧和无氧介质中借助多种电化学方法
学位
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重整制合成气(DRM),进而生产化学品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反应过程中DRM容易产生积炭导致催化剂失活,在DRM过程中引入水蒸气有利于避免或延缓催化剂积炭失活。此外考虑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气中存在H2S等含硫物质对重整催化剂造成中毒失活。因此,本文针对甲烷、二氧化碳联合水蒸气重整(CSDRM)过程,以镁铝水滑石(LDO)为载体,CeO2为助剂制备Ni基
学位
超薄取向晶态膜材料是晶态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方向,在分离,化学传感器、催化、光电材料、金属防腐涂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FI沸石分子筛膜具有多维孔道网络,其孔道体系由相互交叉的直孔道和正弦型孔道构成,孔口直径分别为0.56×0.53nm和0.55×0.51 nm,成为分离工业上重要的有机物体系的优异膜材料。MFI沸石在b轴方向具有直孔道,扩散通道短,渗透阻力小;且取向膜有利于沸石孔道曲折度的减
学位
目的 分析比较小切口极外侧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 X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80例患者临床资料,
期刊
ZSM-5沸石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表面可调的酸性和疏水性以及优异的稳定性,在催化、吸附和分离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传统的微孔结构容易产生空间位阻和扩散限制,阻碍沸石在催化领域的发展。构建具有等级结构的沸石和单晶沸石纳米片被认为是两种有效缩短客体分子扩散路径的方法,从而缓解扩散限制。然而,兼具超薄厚度和相互连通介孔结构特性的ZSM-5沸石的可控合成仍是巨大挑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简便高
学位
针对需要实时反映地面装甲目标的隐身性能的问题,结合基于复合探测的末敏弹实时的探测数据量大,背景环境复杂的特点,本文搭建了一套无线传输系统,将基于复合探测的末敏弹的探测数据实时发送回地面监控设备。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装甲目标的隐身性能获得直观的参考依据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研究了输入探测器信号的噪声组成成分,在分析信号的时频特点后进行FIR滤波器的数字化设计,并根据弹上硬件实现的特点,采用基于滤波器增益
学位
氧化石墨烯(GO)堆叠结构具有精确的分离、分子筛分能力,目前在众多分离体系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对其限域通道内传质过程仍缺乏微观层面上的认识。对GO与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忽视,或许是造成GO层叠通道限域传质机理研究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采用实验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相结合的手段,从尺寸筛分和界面势能协同作用的角度,探究通道尺寸和界面作用对客体分子(气体、水、离子)限域传质的影响规律,
学位
超级电容器作为重要的“明星”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快速可逆的充放电速度、长循环寿命与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最为广泛使用的电极材料,因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研究。受限于物理吸脱附的电荷存储机理,碳电极材料的比电容量通常仅有10-200 F g-1,因此研究人员通常选择对碳材料进行杂原子掺杂,通过掺杂的杂原子改善碳材料的亲水性能、提高赝电容贡献。
学位
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前景二次电池的候选者之一。然而基于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硫正极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例如高度可溶的多硫化锂易引起“穿梭效应”和与锂负极发生副反应,导致硫正极循环稳定性变差;固体硫物种(例如S8、Li2S和Li2S2)在正极上的非均相沉淀导致硫反应动力学缓慢。此外,硫导电性较差及在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易导致硫的利用率降低。由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