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杜小说《改变:一个爱情故事》的女性主义叙事声音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非洲重要的女性作家,阿玛·阿塔·艾杜(1944-)见证了加纳从英国前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历程,然而她也意识到独立后的加纳社会并非一片乐土。其代表作品《改变:一个爱情故事》借一位加纳职业女性两次反叛男权婚姻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独立后加纳的社会形态和女性生存状态,以及西方式教育体系和新殖民统治的影响给加纳人民带来的思想困惑。她猛烈地抨击独立后加纳政府的腐败,加纳资产阶级的伪善,同时也谴责了加纳社会中隐而不漏的新殖民主义思想,她认为这些是独立后加纳乃至非洲社会发展的拦路虎。艾杜强调女性主义思想对非洲独立自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她甚至指出如果非洲要实现真正的独立自由和发展,每位非洲女性和男性都应具有女性主义思想。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苏珊﹒兰瑟的三种叙事声音理论来分析艾杜的小说《改变:一个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作家在该小说文本中想要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小说作者型声音融合非洲口头文学表演的对话特色,积极参与读者互动,同情人物遭遇,传达传统文化智慧,同时融合诗歌韵文和戏剧对白手法,更生动地反映社会历史问题,有效地建构了口头文学表演者的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的形象,体现了独一无二的非洲小说特色,也是艾杜致力于非洲口头文学发展的最佳写照。叙事安排借祖母的犀利言语反映了加纳女性主义的发展困境。但是加纳的传统文化不允许单身女性的存在,城市中也没有女性的公共活动空间,艾杜小说中的女性集体仍然生活在传统婚姻关系中。艾杜借助故事人物的成长教育和婚姻制度的传统安排,展现了农村部落中的母亲们在文化传承中的权威地位。但是,男权婚姻下女性的艰难处境使她们仍然无法摆脱男尊女卑的观念。城市中新出现的职业女性群体,西方式教育让她们实现经济独立,赋予她们反抗男权婚姻的可能,女主人公认识到姐妹情谊的重要,这预示着女性群体构建新的女性主体空间的希望。运用个人型声音构建女性权威实属不易,《改变》中个人型叙事声音的缺失与女主人公反传统的形象相符,同时说明非洲女性较低的地位使非洲女性仍然没有自我言说的权利。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出现了“文化转向”,这一现象的出现推动了翻译学科的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从原语研究转向译入语的研究,自此,译者的作用逐渐凸显,其边缘化
翻译难,文学翻译尤其难,诗歌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古典诗歌的英译。然而没有诗歌翻译,中国人怎知荷马、莎翁,外国人又怎知屈原,李白和杜甫。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民族语言的宝
归化和异化已经被论证为用来指导翻译活动的两种有效策略。很多学者对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专门探讨二者应用于文化词语翻译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