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运动的发展,其基本的动力就是进攻与防守这一对攻守矛盾的相互推动;规则的不断演变起到了导向作用;运动员身体条件和体能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的技巧性大大提高,同时创造了很多新、难动作。如:贝氏弧线球技术、大罗式单车过人技术、马赛回旋技术、小罗牛尾巴技术等。科学化、系统化是当今足球教学的发展方向和主流,科学化教学的前提是有比较完整、充分的对足球教学起明显积极意义的基础理论成果,它是制定科学训练计划、选择科学训练手段的关键。没有完整、充分的理论支持,就没有科学的教学,就不能有很好的效益。因此,足球运动项目的成绩提高除教练员、运动员的努力外,还需要科研人员在足球项目的基础技术科学研究工作上下工夫,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到技术动作的分析中,为发现和揭示足球技术的内在规律,为教师、学生以及体育教育提供技术动作评价指标;为改进动作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填补足球理论的空白,完善足球理论体系;为教学训练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本研究方法专家访问法、数据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实验法。理论分析: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与力学的理论分析足球运动中脚部接球的动作结构、动作位移等动作指标。分析脚部接球时摆动腿各部位先后顺序,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动作顺序及用力方向。试验法:本实验使用瑞典生产的GUALISYS·S/N·8054红外线高速摄像机(由四个普通红外线测试镜头,两个红外线高速测试镜头与GUALISYS分析处理系统,附加30个红外反光贴所组成)——动作捕捉分析仪器。捕捉测式运动员完成不同脚部接球动作时摆动腿的行动轨迹,各关节角度、角加速度,测出合理动作的范围,完成实验研究目的,加强对理论描述。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脚内侧接反弹球技术的判断选位至接球的支撑阶段至触球至接球后跟进阶段的位移的区间值髋关节X方向的位移区为, -715.173±185.340mm至118.085±120.537mm。Y方向的位移区间图、表显示为,-538.334±98.377mm至-506.229±80.598mm至-500.892±98.347mm至-574.273±115.597mm。Z方向的位移区间,934.941±41.349mm至1015.549±53.199mm至1023.384±68.883mm至909.635±93.771mm。膝关节的X方向的位移区间图、表显示为直线式,即-842.223±225.666mm至417.635±146.239mm。Y方向的位移区间, -517.841±89.043mm至-677.494±141.354mm至-751.621±112.179mm至-497.381±112.179mm。Z方向的位移区间图、表显示为倒“U”型,即-517.841±89.043mm至-677.494±141.354mm至-751.621±112.179mm至-497.381±112.179mm。踝关节的X方向的位移区间为, -1094.549±154.782mm至-804.285±25.220mm至-85.849±4.3139mm至363.394±62.068mm。Y方向的位移区间图、表显示为,-539.935±62.319mm至-595.449±81.283mm至-614.757±100.513mm至-460.647±98.344mm。Z方向的位移区间为,152.216±51.470mm至629.262±95.367mm至675.853±101.437mm至36.511±11.5125mm。角度变化,髋关节角度变化区间值为95.545°±5.323。至116.128°±3.245。至120.629。±5.085°至91.818°±4.916°。膝关节角度变化137.254°±9.666°至93.798°±11.226°至162.374°±6.191°至147.037°±4.519°。踝关节角度变化103.280°±7.012°至101.727°±9.221°至109.438°±7.997°至108.685±10.076°角加速度的区间值,髋关节角加速度变化区间为,75.833°、s±36.759°/s至73.113°/s±12.023°/s至-128.424°/s±30.403°/s至62.606°/s±15.754°/s。膝关节角加速度区间为,-193.795°/s±130.570°/s至-48.505°/s±11.710°/s至306.980°/s±50.875°/s至-389,304°/s±58.588°/s。踝关节角加速度区间为,-23.059°/s±8.111°/s至-20.450°/s±3.063°/s至-21.960°/s±4.415°/s至-19.631°/s±8.472°/s。踝关节角加速度基本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