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作为舶来品,2003年7月正式出现在中国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中。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在社区中矫正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地回归社会。社区分类矫正则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科学分类,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分类处遇,进而达到矫正目的的矫正行为,是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的内在要求。2010年底,南安市社区矫正从试点开始,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并对分类矫正进行了有益的工作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及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通过五个部分展开对南安市的社区分类矫正管理机制的研究。首先,针对选题背景的特点做出了介绍,并指出本次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搜集大量国外和国内的研究资料,对研究综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具体阐释了文章的相关概念及社区分类矫正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然后从分类矫正所使用的评价工具(人身危险性评估和需要评估)以及分类的标准对我国社区分类矫正的基本分类方法进行了概况分析。并从运行背景、管理机构及人员概况、社区服刑人员的类型与数量变化及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南安市社区矫正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社区分类矫正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梳理、总结。其次,在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从制度设计、矫正过程、矫正主体三个层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是存在分类标准不细致、危险性评估不健全、第三方服务参与度低、分类管理意识偏低、分类矫正费用需求不足、矫正措施单一、基层队伍配置欠缺、部门协同不够密切、人员专业度较低等等。最后,针对南安市社区分类矫正存在的问题,学习了国内国外的相关资料,借鉴了社区分类矫正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南安市的真实情况,从优化制度设计、完善分类矫正过程、强化分类矫正主体建设、健全社区分类矫正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