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类临床表现多样且症状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器官炎症浸润并导致永久性损害。骨坏死是SLE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是骨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加,引发患者肢体疼痛、活动障碍,最终导致残疾。目前,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中国人群队列,旨在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坏死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自2009年起,在医院序贯入组11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类标准,且已排除入组前已发生骨坏死和基线资料缺失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随访的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合并骨坏死的SLE患者和未发生骨坏死的SLE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差异,估计各因素对SLE疾病进展中发生骨坏死的影响。结果:在所有纳入的SLE患者中,88人出现了骨坏死,发病率为7.6%。其中57.1%的患者报告了孤立性股骨头坏死,42.9%的患者报告了多部位关节受累。骨坏死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4.62±8.89岁,显著小于未发生骨坏死的SLE患者(27.23 ±10.16岁;p=0.09)。骨坏死组较对照组病程显著延长(10.68±5.97年,7.25 ±5.60年,p<0.001)。骨坏死组关节炎、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65.9%(p<0.05)、57.6%(p<0.05)和 16.5%(p<0.05)。同时,骨坏死患者在SLE早期更易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大剂量激素治疗(p<0.05)。未发生骨坏死组使用羟氯喹的比例明显高于骨坏死组(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是SLE患者发生骨坏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抗磷脂抗体则是多部位骨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6.28,p=0.009)。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羟氯喹的使用具有保护作用。孤立性股骨头坏死和多部位骨坏死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抗磷脂抗体是发生多部位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的:以GEO数据库中的原始芯片数据为基础,联合生物信息学相关统计学方法,初步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的差异基因与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为后续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方向,同时也为基于疾病分子分型开发新药物靶点提供更多有力证据。方法:检索GEO数据库中的抗磷脂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芯片数据,应用RStudio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和标准化处理,分析比较各疾病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基因,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应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实现从基因到功能的联系。STRING数据库用于分析差异基因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PPI),cytoscape对分析结果可视化处理,对12种算法得到的排名前十基因取交集确定核心基因。GSEA软件分析核心基因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学功能。结果:三组患者的单核细胞转录组芯片数据通过GO、KEGG、PPI构建和GSEA富集分析显示,APS患者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主要集中在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受体结合功能、受体调节活性和细胞组分中的胞外区,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为跨膜转运和蛋白水解过程,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有PI3K-AKT、MAPK、IL-7通路,筛选的核心基因为FGF2和MMP9;SLE患者差异基因的生物学过程集中在蛋白糖基化、糖蛋白代谢过程、糖蛋白合成过程,同样有大量的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信号通路集中于T细胞信号受体途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筛选的核心基因为STAT1、DDX58。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筛选出了 SLE和APS这两种高度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差异基因和通路,并且发现其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有密切联系。APS患者单核细胞中的核心基因FGF2和MMP9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相关。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这些患者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STAT1和DDX58是SLE患者单核细胞内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两个核心基因。干扰素合成途径和JAK-STAT通路参与了内皮细胞损伤和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的致病过程。根据我们的分析,三种疾病组的单核细胞具有共同的遗传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单核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