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籍美国黑人女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第三部作品。该部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称为能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并驾齐驱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被中国学者田祥斌称为“南北美洲交相辉映的两朵艺术奇葩”。魔幻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当中拥有典型独立特质的一个分支,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魔幻主义。用魔幻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当中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但其最根本的目的仍然是反映现实。它与现实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有其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反映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难以解决的的现实情况,尤其是人类内心所面的精神困境,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无法全面展现,因此借助魔幻的手段来完成。本篇论文拟以魔幻现实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该作品的作者托尼·莫里森的个人的生平、经历、文化背景、写作风格,以及魔幻现实主义本身的特点这几个方面着手来分析其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具体体现,并通过对其特点的综合分析来探寻其隐藏在魔幻表象下的现实情况。在本部作品中表现的美国黑人现实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以及精神状况。自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国做奴隶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之间,美国黑人所处的各方面的现实情况都不容乐观,但其所面对的精神的困境才是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所表述得现实中的重点。在这几百年里,他们与自己的文化相隔离,而在白人主流文化的熏陶下,他们已经失去黑人本身的文化根源,而变得“白人化”,相当一部分黑人面临迷茫的精神状态,既不能为白人主流文化所接受,又丢失了自己的本来的文化。作为黑人群体当中的一份子,莫里森尽力在为黑人的这种精神迷茫寻找出路。在“所罗门之歌”中,具体表现在“奶娃”寻找自己的姓名的旅途上,通过对自己姓氏的找寻,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定位,从而找回了自己,从迷茫的状态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