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镉和酸雨污染易使油菜幼苗受到伤害,引起氧化胁迫,干扰其生理代谢,降低幼苗的抗性,抑制幼苗生长,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秦油7号为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Exterior ascorbic acid,ExAsA)对镉伤害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苏油1号为材料,采用土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外源抗坏血酸对幼苗酸雨急性伤害的缓解效应,以探讨外源抗坏血酸缓解油菜幼苗镉胁迫的调控机制与施用方法,明确了调控酸雨伤害的机理与使用浓度,为抗坏血酸在油菜实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 25mg·L-1CdCl2·2.5H2O溶液对油菜幼苗造成了明显的伤害,抑制了油菜幼苗的生长,诱导谷胱甘肽(GSH)大量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POD、CAT酶活性先有升高后显著下降,这说明油菜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机制以提高其抵抗镉胁迫的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的自身调节能力有限,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非酶抗氧化剂-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下降,其产生的活性氧超过了系统的清除能力,从而产生氧化伤害,表现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C)急剧上升。2.向油菜幼苗叶表面喷施抗坏血酸后,与未喷施AsA处理相比,植株干物质积累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叶绿素和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减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非酶抗氧化剂-AsA及GSH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胁迫导致的膜脂过氧化受到有效抑制,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地下部单位质量镉含量、单株地下部镉积累量以及单株地上部镉积累量升高,地上部单位质量镉含量下降。综合看来,低浓度的抗坏血酸对Cd胁迫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每12天喷施一次1 mmol·L-1ExAsA的缓解效果最佳;而高浓度、多频次处理的抗坏血酸对油菜幼苗不但没有明显缓解作用,反而对叶片有一定的伤害。3.在本实验的酸雨处理方式下,当酸雨pH≥4.0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幼苗的生长,幼苗的生物量、色素含量维持在与对照(pH6.0)相当或更高的水平,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AsA和GSH)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大,抗氧化保护系统遭到破坏,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诱导膜脂过氧化,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幼苗的生长受到影响,表现为生物量、色素含量开始下降。当酸雨pH≤2.5,幼苗叶片在24h-72h内即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伤斑。可见短期酸雨pH≥4.0酸雨处理对油菜幼苗影响不大。4. pH2.5是油菜幼苗酸雨急性伤害阈值,抑制了油菜幼苗的生长,使幼苗叶片受损并出现白色针点状斑点,生物量、色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非酶抗氧化剂(AsA和GSH)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细胞膜脂过氧化,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喷施适宜浓度的抗坏血酸可有效缓解pH2.5酸雨对油菜幼苗的伤害,使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从而抑制活性氧对细胞的攻击,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下降。综合看来,随着抗坏血酸喷施浓度的增加,其对幼苗酸雨伤害的缓解效果先增加后下降,并以4.0 mmol·L-1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