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舱推进器水动力特性分析与节能装置设计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feihua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作为航运业中的运载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其航行性能与营运成本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船舶动力的推进系统不仅对航行性能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与营运经济性密切相关。随着现代船舶性能标准的逐渐提高,吊舱推进器作为新型的推进系统之一,凭借其特性和出色的表现在商业领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吊舱推进器的推进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螺旋桨,吊舱推进器集船舶推进和操纵装置为一体,可做360°旋转,在任意方向上提供最大推力。但由于吊舱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螺旋桨原本的尾流情况,尾流和吊舱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影响了推进器的整体性能。因此进行吊舱推进器水动力特性分析与节能装置设计,对改善船舶的推进性能及操纵性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为工程实际中吊舱推进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基于FINE/Marine软件对吊舱推进器进行实尺度的数值模拟,着重考虑了吊舱推进器的支架型式和节能装置对其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分析结果如下:(1)吊舱推进器敞水性能数值算法验证。对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MUN)海洋工程研究中心(OERC)和加拿大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IOT)共同设计的吊舱推进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对比。结果表明,螺旋桨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的最大误差仅为3.63%和2.06%,推进器整体推力系数误差也都小于5.5%。因此,本文所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模拟吊舱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2)吊舱推进器水动力特性研究。分别计算裸桨和吊舱推进器在敞水情况下的水动力性能,对目标吊舱推进器的水动力特性及吊舱周围流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常用的进速系数范围内(J=0.3~0.7),分析吊舱的存在对螺旋桨的影响,螺旋桨尾流对吊舱的影响以及吊舱周围流场速度、涡的分布情况。(3)吊舱推进器支架外型优选。根据市面上已有的吊舱推进器产品,建立四种吊舱推进器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吊舱阻力、吊舱侧向力、螺旋桨推力、螺旋桨扭矩这四个主要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吊舱推进器水动力性能评价数学模型,对设计工况下(J=0.7)的四种不同支架型式吊舱推进器进行评价,选出C2为最优的支架型式。(4)吊舱推进器节能装置设计。以回收利用吊舱周围螺旋桨尾流中的旋转能量为出发点,对吊舱节能装置进行设计。根据少量已有的研究结果和对吊舱推进器的流场分析结果,在舱体中部,设计两个推力鳍;在吊舱尾部,设计一个十字型尾鳍,作为节能装置。分别探讨推力鳍的展长、周向位置和初始攻角以及尾鳍的展长这些几何参数对吊舱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最后设计不同的组合鳍方案,与无鳍吊舱推进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设置组合鳍的吊舱推进器推进效率可以提升2.77%,且侧向力几乎为零。
其他文献
理论研究和实证文献表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能促进其生产率提升。但OFDI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仍然是一个黑箱。基于大样本微观数据,采用倍差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
2011年底,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中心城区北部片区改造的重大决策。文章结合一年多来成都中心城区北部片区改造工作,在总结北部片区改造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大规模旧城改造中
精益管理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丰田公司,它掀起了制造行业的一场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精益管理在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服务行业对精益管理的应用却相对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8例1~3岁的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以及听力状况、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和结论听障儿童的外显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价值观念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特点是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被打破,各种各样
山地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山体在作为城市背景的同时,也实现了城市在不同视野高度和视域广度可视的可能,其色彩规划更加需要注重城市与山体背景的协调和建筑第五立面
鲁运河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北系京师,南控江淮,由元至清一直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要河段,每年数百万石漕粮由此转运,地位十分重要。如今鲁运河的运输功能已逐渐衰退,河
近年来,我国大型社会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年提高,而相应的法律制度、管理体系、人们的安全意识,以及针对大型活动的安全研究未能跟上发展的要求,从而使活动风险相应增加;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未明确将公共考试试题排除保护范围,司法实践中亦承认公共考试试题的著作权保护。域外司法实践中亦多注重公共考试试题的著作权保护。公共考试试题的著作权
人手动作和手势是人们生活当中一种自然而直观的交流方式,随着人机交互逐渐向以人为中心转移,以图像识别为基础的手势识别逐渐成为人们研究新式人机交互的热点。然而,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