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等症状,严重者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退变性组织对脊髓的长时间压迫可致脊髓发生不可逆性变性改变,导致症状的进一步加重,使手术效果不理想。故确诊后及时手术治疗很重要。手术依据脊髓型颈椎病病理及临床情况决定行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其中手术包括对脊髓、神经构成致压物的组织、椎间盘、骨赘和韧带的直接切除或单纯后路椎管的扩大成形,使脊髓和神经根得到充分的减压和通过植骨或内固定行颈椎融合,来获得颈椎的稳定性。目前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部分学者主张行单纯后路长节段单或双开门椎板成形术,而对于老年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或以上)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例是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效果好还是行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效果好,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研究目的:研究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53例。根据术式分为单开门椎板成型术+侧块螺钉固定术(A组)25例、双开门椎板成型术+人工梯形骨块固定(B组)28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应用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双开门组稍优于单开门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高于双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颈椎MRI T2上表现为高信号者比术前MRI T2上无高信号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差,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两种后路手术在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中均有效。2.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侧块螺钉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如(轴性症状、C5神经根牵拉症状)方面高于双开门椎板成形+人工梯形骨块固定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3.术前颈椎MRI T2上表现为高信号者比术前MRI T2上无高信号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