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雄性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模型,观察雄性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不同梗阻时期的膀胱逼尿肌细胞增生、凋亡及间质中胶原纤维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40只,通过前期对建立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模型不同方法的比较,本实验研究采用经会阴途径球部尿道部分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梗阻2周组15只,梗阻4周组15只。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膀胱逼尿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通过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指数;运用VG染色法分析胶原纤维占膀胱逼尿肌面积比例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最终成活33只,1只大鼠因麻醉过深死亡,2只大鼠因感染严重而死亡,4只大鼠因结扎过紧致膀胱破裂而死亡。2、假手术组、梗阻2周组和梗阻4周组膀胱逼尿肌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19±1.37)%、(50.74±3.15)%、(33.58±2.80)%,经统计方差分析,梗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假手术组、梗阻2周组和梗阻4周组逼尿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0.22±1.70)%、(33.90±1.86)%、(51.18±3.30)%,经统计方差分析,梗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假手术组、梗阻2周组和梗阻4周组膀胱间质中胶原纤维占膀胱逼尿肌面积比例分别为(7.07±0.67)%、(13.19±1.50)%、(22.98±2.89)%,经统计方差分析,梗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阻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梗阻时期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的膀胱逼尿肌形态结构的变化,可能是膀胱逼尿肌细胞增生、凋亡以及间质中胶原纤维占膀胱逼尿肌比例变化的综合作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