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内任何社会经济客体的空间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会形成一种空间态势。随着区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区域空间结构也会随之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混沌到秩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完全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同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空间结构特征是区域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从区域发展大量的实例中可以看出,区域空间结构如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反映区域发展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空间分布、空间组织角度考察、辨认区域发展状态和区域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罗盘。区域发展状态是否健康,与外部的关系及内部各部分的组织是否有序,有活力的因素是否被置于有利的位置等,是分析区域发展水平与活力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因此,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函数”,可以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控调整区域发展状态。   区域空间结构是在区域内外长期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根据空间结构理论,对特定区域的发展,不能全面铺开,只能依据区域的人力、物力、财力,由点及线,由线到面渐次推进,由此出现了区域发展的各种类型模式。   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影响青海区域发展的地学因素、区域发展的水平与阶段、现实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并对空间组织基础加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同时,研究了优化空间结构的对策。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决策部门制订更符合青海各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且对探索符合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的空间模式有其现实意义。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影响青海区域发展的主要地学因素,即自然条件、区位因素、资源基础、生态与环境、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认为地学因素相对于经济要素而言是比较稳定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是相对长久的。   (2)用能值分析方法对青海区域发展的水平与阶段加以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   (3)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方法,通过各县市人均GDP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区域发展的空间差距扩大:通过各县市人均GDP的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呈现二元结构,热点区主要位于西宁经济区和柴达木经济区,而广大的青南和海东经济区处在“肓点”区,发展缓慢,尤其是地域广阔的青南地区,成为青海最大的贫困区。   (4)区域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决定了现阶段最主要的空间组织基础是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也是其主要的空间组织基础。对经济区进行划分时,在一级区的划分中,除地带性的水热条件指标外,引入了土地利用结构指标,把全省划分为两个经济大区;在二级区的划分中,主要引用了能值强度指标,划分出四个经济区,其方案更符合实际。   (5)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青海空间结构模式采用点一轴模式,并对此模式加以拓展,提出了适合高寒等特殊环境下适宜的“据点”式模式。通过定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现阶段和未来青海空间发展的点轴系统。根据点轴分布的密度,现阶段青海东部河湟综合经济区采用点轴式与网络式结合的发展模式;西部柴达木新兴工业和资源开发经济区采用点轴式与据点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而在中部环湖资源开发和高效畜牧业经济区采用据点式与点轴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南部三江源生态经济区实施据点式发展模式。并认为协调产业与区域政策,整合政策效应,实现产业体系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正视地区差异,形成有效率的空间等级体系: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促使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发展;加强省区间的协调发展,遏制行政区边界的衰竭,构建开放的空间结构体系是优化青海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对策。
其他文献
胡杨作为极端干旱区的最重要的森林资源,是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生存状况同绿洲生态环境一样在逐步恶化。保护和恢
昆明市域地处云贵高原,云南省中北部,是云南最为发达的区域。区域中心城市昆明位于滇东高原中部,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深入研究昆明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为变电站所有信息的采集、传输
湖泊的形成与消失、扩张与收缩对生态环境演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受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湖泊水域范围的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对观测的频率
名特农产品因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社会效益、独特的品质,占据着广阔的市场,而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又因其产地的地域性,使生产规模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受到局限,因此研
水土流失普遍的存在于全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从总的趋势看,全球的水土流失还在向恶化的方向发展,十分严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
中产阶级化(Gentrification)是西方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的一种社会空间现象,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流动与空间变迁过程,与之伴随的是社区物质条件
植被覆盖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响应敏感,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会改变地表水热过程,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独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在地表空间上己经逐渐趋于群体化。这种群体化的城镇密集区域,在多种复合联系基础上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主次序列、分工协作特征突出的城镇有机系统
本论文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的涡度相关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移动观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