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年来在海水养殖业方面发展迅速,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扩大,养殖废水排放的危害日益严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处理好养殖废水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处理污水的方法中,藻类净化处理法不仅可以吸收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还可以产生氧气和有价值的产品,如油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本实验研究首先以分离于海南海域的小球藻HNC11(Chlorella sp.HNC11)和双眉藻HNY (Amphora sp. HNY)为材料,研究其对成虾池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小球藻HNC11和双眉藻HNY在氮磷丰富的成虾养殖废水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双眉藻HNY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是生长在宁波三号培养基中的3.73倍。在污水中培养4d后,小球藻HNC11对成虾养殖废水中氨态氮的去除率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是87.1%和95.1%,而双眉藻HNY分别是37.4%和90.8%。研究了小球藻CM (Chlorella sp.CM)、小球藻JW2(Chlorella sp. JW2)、小球藻HNC11(Chlorella sp.HNC11)、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亚心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双眉藻BQW (Amphora sp. BQW)、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羽藻(Bryopsis plumosa (Huds.)C.Ag)、双眉藻HNY (Amphora sp. HNY)等12种藻对幼虾养殖废水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JW2在处理污水中总氮、活性磷和总磷吸收率分别为45.1%、100%、88.3%。小球藻CM、亚心扁藻、牟氏角毛藻、羽藻对氨态氮的吸收率分别高达为88.7%、88.9%、91.1%、98.5%;细基江蓠和菊花江蓠对于氨态氮吸收效果次于以上四种藻;亚心扁藻、双眉藻HNY、球等鞭金藻亚硝酸盐氮的吸收率最为明显,分别为43.2%、24.0%、19.5%;双眉藻BQW和细基江蓠对硝酸盐氮的吸收率分别达到54.3%和31.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菊花江蓠、细基江蓠、小球藻HNC11、小球藻JW2、球等鞭金藻、盒形藻、双眉藻BQW、双眉藻HNY8种藻对人工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情况。人工污水中初始氨态氮含量是影响细基江蓠、小球藻JW2、盒形藻对氨态氮的吸收的主要因素;初始磷含量是影响小球藻JW2、小球藻HNC11、盒形藻、双眉藻BQW、双眉藻HNY对磷的吸收的主要因素。在各处理中8种藻的亚硝酸盐氮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污水中细基江蓠的生长均显著高于菊花江蓠。小球藻HNC11和小球藻JW2在低氮水平下的生长显著高于高氮水平下。并且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双眉藻较两种小球藻积油多,双眉藻BQW积油效果最佳。采用卤虫与小球藻JW2一起混养于人工污水中,结果表明,虫藻混养对污水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小球藻单藻种培养的处理效果;卤虫的投放促使小球藻絮凝沉,而对藻的最终生物质量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