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发生在孕28周至34周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5年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发病孕周在28(0/7)至33(6/7)周的单胎妊娠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时间不同分成三组:积极终止组33例(A组,入院后因各种母儿病情不稳定或社会因素在48小时内终止妊娠者),短期期待治疗组55例(B组,治疗时间在2-7天者)和长期期待治疗组39例(C组,治疗时间>7天者),比较三组资料的母儿结局。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双尾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x)±s表示,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秩和检验,结果以中位数(M)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应用x2检验,必要时使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作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结果]: 1.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A、B、C三组在孕妇平均年龄[(30.7±6.2)岁vs.(30.4±5.9)岁vs.(31.0±5.8)岁]、入院时收缩压[(161.4±20.5) mmHgvs.(161.4±24.4)mmHg vs.(157.1±14.6) mmHg]、舒张压[(110.2±16.0)mmHgvs.(105.2±14.8)mmHg vs.(105.0±6.9) 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4.3±3.1)g/24h vs.(5.7±4.6)g/24h vs.(6.5±4.7)g/24h]、入院孕周[(219.9±11.7)天vs.(224.8±12.1)天vs.(221.6±12.6)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娩孕周[(223.7±11.0)天vs.(228.6±12.1)天],A、C组分娩孕周[(223.7±11.0)天vs.(236.0±12.6)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分娩孕周明显迟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30.3% vs.67.3%),A组与C组(30.3% vs.79.5%)在规律产检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组规律产检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B组平均延长孕周天数3.9天(最短2天,最长7天);C组平均延长孕周天数14.4天(最短8天,最长29天)。 2.孕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三组均无孕产妇死亡病例,A组与B组,A组与 C组在胎盘早剥(27.3% vs.10.9%,27.3%vs.2.6%)、心力衰竭(15.2% vs.1.8%,15.2% vs.0%)和合并两种及以上并发症(33.3% vs.10.9%,33.3% vs.2.6%)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在这三者的比较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患者产后平均住院天数[(5.6±2.1)天vs.(5.9±2.2)天vs.(5.6±1.6)天]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围产儿结局比较:A组与C组[(1355.0±363.0)g vs.(1814.6±522.4)g]、B组与C组[(1552.8±432.2)g vs.(1814.6±522.4)g]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比较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C组活产婴儿平均出生体重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A组与C组在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5.9±2.2)分vs.(8.1±2.0)分],[(5.9±2.2)分vs.(8.6±1.6)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8.2% vs.32.1%,68.2% vs.15.4%)及新生儿死亡率(31.8% vs.7.5%,31.8% vs.5.1%)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较B组和C组高。A组与B组,B组与C组之间在胎儿宫内窘迫(30.3% vs.14.5%,14.5% vs.2.6%)及死胎(15.2% vs.3.6%,3.6%vs.0%)发生率上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1.在具有成人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条件的三级医院,通过对母儿病情的严密监测,对符合期待治疗标准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实行期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2.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实行有时限的期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