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降压肽制备技术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降压肽是大豆蛋白酶解后产生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多肽化合物。研究表明:大豆降压肽的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基本相同,并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及低粘度特性,比大豆蛋白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生物特性,其降血压效果明显。这一特性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得到广泛的开发和研究。   本试验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并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选取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降压肽。研究表明大豆降压肽一般是以小分子肽形式存在,多由2-12个氨基酸组成,为了大量获得小分子肽,必须对原料进行充分的酶解,以增大其水解度。本研究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系统的研究了酶解工艺条件,重点讨论了影响酶解工艺的主要因素:加酶量、温度、pH和底物浓度。首先选用单个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双酶协同酶解及三酶联合酶解制备大豆降压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制备出大豆降压肽,然后用超滤技术及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分子量分布范围及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和研究。试验结果如下:   1、通过研究预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大豆分离蛋白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预处理温度70℃,预处理时间10min。   2、采用响应面优化了碱性蛋白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3.42%,加酶量6.00%,酶解温度46℃,pH9.81,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27.15%。   3、采用响应面优化了胰蛋白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3.46%,加酶量6.00%,酶解温度52℃,pH8.09,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12.48%。   4、采用响应面优化了风味蛋白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3.16%,加酶量5.62%,酶解温度51℃,pH7.51,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11.97%。   5、得到了双酶协同酶解最佳工艺条件:在碱性蛋白酶酶解的基础上,加入胰蛋白酶的条件为:加酶量6.00%,温度57℃,pH8.59。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30.95%。   6、三酶联合酶解最佳工艺条件:在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双酶协同酶解的基础上,加入风味蛋白酶的条件为:加酶量6.12%,温度51℃,pH7.01。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32.24%。   7、通过超滤分离和活性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的酶解方式,三酶联合酶解液的ACE抑制率最高;对于同一酶解方式的不同组分,100K Da以上组分的ACE抑制率<30K-100K Da组分的ACE抑制率<5K-30K Da组分的ACE抑制率<5K Da以下组分的ACE抑制率。而混合肽组分的ACE抑制率介于30K-100K Da组分和5K-30K Da组分之间。   8、对三酶联合酶解方式得到的小于5KDa组分进行了凝胶分离纯化,被分离出来的样品共有3个峰,所对应的大致分子量为:1445Da、506 Da、177 Da。ACE抑制率结果分别为:88.43%、92.15%、72.84%。
其他文献
液体分布器作为水平管降膜蒸发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降膜过程的传热效果。喷嘴式液体分布器由于其具有不易堵塞、维修方便、占有空间小的特点而被广泛使
本文以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应用二维相关红外和近红外两种光谱分析技术对食用植物油种类的鉴别、掺假分析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检测参数和光谱预处
连续超临界水热合成(Continuous Supercritic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工艺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制备技术在制备微纳米颗粒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与传统的微纳米颗粒制备相比,连
随着流体机械工况条件越来越苛刻,因此对于设备轴端动密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原有的密封产品无法胜任高参数下的流体机械轴端密封。本文针对燃气轮机高参数的工况特点,提出能够适
本文以产气气杆菌为出发菌株,进行物理化学复合诱变和优良产酶菌株的筛选,以蜡质淀粉为唯一碳源分离并诱导产酶。经碘熏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一株酶活力明显提高且产酶稳定的突变株UV2-10-6,产气气杆菌发酵液异淀粉酶酶活力从2.9592U/mL提高到17.5812U/mL,提高了4.9倍。通过单因素实验、部分因子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确定最佳产酶发酵培养基为(g/100mL) :玉米淀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抗腐蚀性强等优势,被大量应用在装备制造及工程领域,然而钛合金较差的摩擦磨损性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业应用上的扩展,因而研究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钛合金微动转变过渡区的研究可以探究不同状态下磨损机理的差异,为选择减缓磨损的合理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充实了对微动转变过渡区及钛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本文以TC4合金微动转变过渡区摩擦磨损特性为研究目的,使用SRV-IV
学位
维生素B6(VB6)是一类吡啶化合物的总称,游离型为吡哆醇(pyridoxine,PN)、吡哆醛(pyridoxal,PL)和吡哆胺(pyridoxamine,PM),对应的磷酸酯型为磷酸吡哆醇(pyridoxine-5-phosphate,P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