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高铬铸铁铸渗层的组织和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渗工艺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较高耐磨性的合金层,从而满足导卫板、衬板等工件局部具有足够耐磨性的工况要求,是一种非常经济实用的方法。将纳米陶瓷颗粒以特定方式加入到铸渗层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表面合金层的耐磨性,是改良铸件铸渗层耐磨性的一个重要尝试。同时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钢铁基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在铸渗工艺中的应用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纳米陶瓷颗粒在钢铁基材料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采用高碳铬铁粉为铸渗剂合金粉末,分别以纳米陶瓷颗粒和纳米变质合金(将纳米颗粒熔炼于合金中)为增强体材料,ZG270-500为母材,通过传统的砂型铸渗工艺在中碳铸钢ZG270-500表面分别得到:纳米粉末增强高铬铸铁铸渗层和纳米变质合金增强高铬铸铁铸渗层。运用SEM、TEM、XRD、EDS等微观分析方法,结合硬度和耐磨性能测试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普通砂型铸渗工艺能够制备出厚度为5mm左右的纳米颗粒增强高铬铸铁铸渗层和约80μm的过渡层。过渡层的性能介于铸渗层和母材之间。铸渗层主要由奥氏体、M7C3碳化物以及少量的马氏体和珠光体组成,碳化物呈粒状、杆状或层片状。铸渗层组织致密,没有气孔和粉末熔化不完全等问题,界面结合良好。纳米陶瓷颗粒能够细化铸渗层的组织,优化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提高铸渗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纳米陶瓷颗粒弥散分布于奥氏体基体或者聚集于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处,对基体起到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作用。随着纳米陶瓷颗粒加入量的增加,铸渗层中紧凑的网状分布的碳化物趋向于均匀弥散分布,当含量达到1.5%后变化不明显;铸渗层的耐磨性先提高后降低。当铸渗剂中含1.5%的纳米TiC颗粒时,铸渗层的组织和性能优化效果最为明显,碳化物弥散分散,硬度和耐磨性均比高铬铸铁铸渗层提高了19%左右。与纳米陶瓷颗粒相比,以纳米变质合金形式加入铸渗剂中,能够进一步优化铸渗层的组织。磨料磨损性能测试在ML-100型磨料磨损实验机上进行,结果表明纳米增强体材料为TiC时,材料耐磨性能较好且含量为1.5%时最好;以纳米变质合金形式加入,铸渗层的耐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的高温高速磨损实验表明:纳米变质合金增强体材料能够大幅度的提高铸渗层的抗高温高速磨损性能,在200℃-0.20MPa-10m/s条件下提升幅度最大。当加入1%纳米TiN变质合金(加Ni)或纳米TiN变质合金(加稀土)时,铸渗层具有较好的抗高温高速磨损性能。
其他文献
活塞是发动机极其重要的一个零部件,长时间在高温高压,交变载荷条件下工作,其性能的好坏对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所研究的是汽车发动机活塞的成形工艺。挤压活塞相对于铸
上海铁路局信息化受到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规划、基础设施薄弱和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制约,发展缓慢且效率低下,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根本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在研究了国内外云计算发展
CORBA技术,是由绝大多数分布计算平台厂商所支持和遵循的系统规范技术体系结构,具有模型完整、先进,独立于系统平台和开发语言,被支持程度广泛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分布计算技术
研究背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是脑卒中及血栓栓塞事件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卒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但仍然有33%-38%的卒中不能被防治,提示非瓣膜性房颤患
近几年来,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双重作用下,民族旅游村寨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在此过程中,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不乏存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刻意打造,进而出现了“文化移
切达干酪具有相对高的pH值、较强的缓冲能力、低的含氧量、高的脂肪含量和较为致密的质构,被证明是益生菌的良好载体,能保护益生菌顺利通过人的肠胃道。再者,切达干酪内微生物在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汽车工业文明孕育而生并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石油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促使人们开发新能源汽车用以减轻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被认为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以保护实际施工人利益,但由于该条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具有来源广泛、性质稳定、性能优异、易于合成与调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气敏响应、太阳能电池、能量储存和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等领域中。
国家法和习惯作为解决纠纷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法的稳定性和严格的程序性导致它灵活性不够,而且缺乏亲切感;而习惯土生土长在民间,解决问题灵活简便,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