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由于保守治疗存在疗效差,并发症多等缺点,手术治疗已成为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本实验就1枚骶髂关节螺钉、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和骶髂关节后路钢板三种内固定方式处理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及对比,实验结果最终为临床治疗此类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5具经甲醛溶液浸泡处理的成人尸体骨盆标本,保留腰4椎体至双侧股骨近端30cm,剔除骨盆标本表面附着的肌肉、脂肪等组织,保留骨盆前后环骨性及韧带结构的完整和双侧髋关节及附属韧带结构的完整,包括:髂腰韧带、骶髂前后韧带、骶髂骨间韧带、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等。将骨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消除骨盆标本的蠕变影响后,进行完整正常骨盆标本生物力学测试,并将其作为实验对照组。然后制作前环耻骨联合分离和后环单侧骶髂关节完全脱位的骨盆损伤模型,并分别选用不同方式固定:S1组使用1枚骶髂关节螺钉固定;AP组使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PP组使用骶髂关节后路钢板固定,对三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垂直负荷实验中:①上下垂直方向:在不同的垂直负荷下各组实验侧骶髂关节的垂直方向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N、300N、400N、500N、600N垂直负荷下S1组的位移均小于AP组和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0N、500N、600N垂直负荷下AP组的位移小于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右水平方向:在不同的垂直负荷下各组实验侧骶髂关节的左右方向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N、300N、400N、500N、600N垂直负荷下S1组的位移均小于AP组和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0N、500N、600N垂直负荷下AP组的位移小于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前后水平方向:在不同的垂直负荷下各组实验侧骶髂关节的前后方向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N、300N、400N、500N、600N垂直负荷下S1组的位移均小于AP组和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0N垂直负荷下AP组的位移小于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扭转负荷实验:在不同扭转负荷下各组实验侧骶髂关节的角度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NM、6NM、8NM扭转负荷下S1组的角度位移均小于AP组和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NM、8NM扭转负荷下AP组的角度位移小于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1枚骶髂关节螺钉、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和骶髂关节后路钢板三种内固定方式处理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均能有效恢复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其中以1枚骶髂关节螺钉的稳定性最好,其次是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和骶髂关节后路钢板。(2)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和骶髂关节后路钢板相比,1枚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更符合微创理念。(3)本实验结果为临床治疗以骶髂关节脱位为主要表现的骨盆后环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