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盐城市纺织女工的职业紧张与精神健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职业紧张干预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调查表、Mclean’s职业紧张问卷和Goldberg’s普通健康问卷,对2016年盐城市某纺织企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 3.1进行双份录入,导出的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463名纺织女工,回收有效问卷444份(95.90%)。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7)岁,以40~49岁组为主,占58.78%。平均工龄为(13±9)年,以10~20年为主,占31.53%。一线生产工人占72.30%,85.81%的调查对象为轮班工作。每天工作时间以8~10小时为主,占70.49%。工作场所中,接触较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粉尘和高温,分别占39.94%、32.55%和21.09%。调查对象中,59.23%认为工作环境安全性一般,65.09%对现有劳动条件基本满意;但71.17%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单调重复;生活方式方面,65.77%的调查对象体育锻炼<1次/周或不锻炼者,53.38%在休闲性时不太活动。另外,64.19%的调查对象班后、饭前能经常洗手漱口,42.79%从不在车间进食、饮水。生活压力以中等(52.25%)、大者(25.90%)为主,家庭幸福感以中等(52.03%)和强者(43.02%)为主。63.74%的调查对象每天睡眠时间为6~8小时,65.99%睡眠质量一般,60.81%的调查对象生活紧张程度一般。该纺织企业女工精神健康异常率为54.73%,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家庭经济负担、生活压力、家庭幸福感、睡眠质量组别的纺织女工精神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岗位、工作班类型、工龄和睡眠时间组别的纺织女工精神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技术工人的精神健康异常率明显高于管理人员,轮班者精神健康异常率明显高于固定白班者,工龄<10年组的精神健康异常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工龄组,睡眠时间>8小时的工人精神健康异常率明显高于睡眠8小时及以下者。职业紧张程度高、应付能力低、工作满意度低的纺织女工精神健康异常率较高,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纺织女工精神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职业紧张程度、工作满意感和婚姻状况。结论:纺织女工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接触棉尘、长时间站立、工作时间长、夜班倒班、工作机械、工作时间缺少相互交流等一系列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之中,有可能造成纺织女工特有的职业紧张状况并影响纺织女工的健康状况,她们同时面临着职业紧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双重健康压力。纺织女工的精神健康异常率较高,占54.73%,消极性陈述问题多于积极性陈述问题。预防和减少职业紧张的措施,首先要提高认识,强化政府职责;其次要优化企业环境,促进员工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第三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第四要建立家庭、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第五要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应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