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债务融资又是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因而对债务融资进行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有着重大的意义。从1958年MM理论的首次提出,到如今形成的一系列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成熟理论体系,财务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求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公司绩效的关系,如:代理成本理论、融资顺序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仅从一个侧面推动了债务融资研究的发展,同时也表明债务融资对于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债务融资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财务学者和企业主体所重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企业资本结构早已成为各类学科研究的热点,但重心却偏重于股权融资方面。同股权融资研究的“百花争鸣”相比,债务融资研究可为“门庭冷落”,并且研究范围相对狭窄,以实证性的文章居多,而缺乏债务融资的宏观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迅速崛起,而债券市场建设却相对落后,造成企业融资天平的自然倾斜;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重要作用缺少一个宏观的认识。因此,对中国企业的债务融资状况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从目前国内关于债务融资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1、对债务融资的实证分析;2、运用主流经济学理论分析债务融资;3、分析债务融资(包括债务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以及对企业价值和公司绩效的影响。而从这三方面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还是借鉴了国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缺乏对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并且在宏观的层次上认识得还不够深入。因此,针对目前国内债务融资的研究现状,本文将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债务融资相关理论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和影响进行分析与归纳,旨在能对目前的研究有所补充。本文试图从债务融资的角度对公司绩效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理论分析与实际举例,揭示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在分析我国当前债务融资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优化我国公司融资结构,提升我国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绩效作一个参考。本文正文部分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主要是对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本文认为,目前对于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主要还是以资本结构理论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探讨。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建立在经验判断上,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数理分析,并且其模型建立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限制了该理论的运用范围;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以MM理论为代表,并经过后人的陆续修正和完善,成为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的经典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结合当前主流经济学观点,从“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探讨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公司价值、公司绩效的关联。其代表理论有: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融资顺序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从一个则面使得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基础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可以说,债务融资的研究进程是蕴涵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的,因而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通过对文献回顾,企业融资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影响企业行为和绩效:第一,通过改变融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直接增加企业投入,从而增加收益,如免税收益;第二,通过企业融资结构选择所传递的信号,影响市场对企业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通过债务资本的存在给管理者带来经营的压力与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第四,由于融资结构的不同,影响到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效率,从而影响企业价值和公司绩效。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根据现有理论并联系实际对债务融资和公司绩效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三章主要是从债务融资结构的角度与公司绩效进行分析,第四章则是从债务融资融资的整体效应与公司绩效进行分析。在第三章中,首先界定了本文讨论的债务融资的范围,按照狭义的资本结构概念,负债融资主要是指长期负债融资。由于银行借款和债券是我国企业目前最主要的债务资金来源,因此本文讨论的债务融资主要是银行借款(包括短期、中长期借款)和债券融资。商业融资和应缴税金等负债也会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影响,但由于商业融资和应缴税金与企业的商业活动紧密相连,其金额可控性较小,所以本论文不单独讨论商业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其次,本章对公司绩效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企业价值是企业绩效考评的科学标准。随后,从债务融资结构的角度出发与公司绩效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债务融资的分布结构、债务融资的优先结构。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安排不单是一个债务融资契约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某种制衡机制的配置问题。然而,企业债务融资契约的合理安排以发达的企业债券市场为支撑,债务融资契约治理效应的实现又以债权人的硬约束和完善的企业债务履行机制为基础。因此,为提高我国企业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应做好基础性工作,如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第四章中,本文分析了债务融资整体效应与公司绩效。其整体效应主要具有具有财务杠杆效应、税盾效应、信号传递效应。在进行上述分析时,本文认为,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各种理论分支的发展都有自己既定的假设前提和内在逻辑。在分析债务融资整体效应时,以上资本结构理论只能作为分析背景,用其中任何一种理论作为前提或判定标准都是不恰当的。资本结构决策是为了以最佳方式将债务融资的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相互抵减而做出的,因此,在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的综合效应,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五章主要根据第三、四章的结论,联系我国债务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对中国而言,当前的债务融资问题是主要是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缺乏足够规模的企业债券市场和企业的外源融资过度依赖于银行。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是为企业的债务融资搭建一个良好的债券市场;二是加强银行监管的硬约束治理;三是完善破产机制的法律体系。本文最后指出,中国的债券融资发展滞后,在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情况下,发展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努力创新并形成一定的结论和成果。1、由于当前国内在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公司价值以及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上,多偏重于股权融资的研究,债务融资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实证研究为主。本文主要从规范研究的方法出发,是对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一个补充。2、本文融合了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的观点,并从债务融资结构和债务融资整体效应两个大的方面与公司绩效进行分析,与以往只关注某一方面的研究有所不同。3、在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层次的方面入手,收集了到2007年数据,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能够反映出我国在债务融资上的最新研究动态。当然,由于研究能力和研究时间的限制,本文对债务融资的研究仍停留在静态分析上,未把债务融资放在动态的环境下考虑,这也是本文最大的不足之处。按照目前债务融资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研究应该结合金融生态学、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学、不完备契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转型经济学等理论,并注重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希望以后的学者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