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合同法》第43条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相似,均规制使用和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但并未明确规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导致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多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17条,极少适用《合同法》第43条。现《民法典》第501条虽扩大了保密信息的范围,但两者之间的适用关系仍不明确,为界清两者的适用关系,研究缔约中保密义务的特殊性,有必要从义务的发生、违反到违反后的法律效果全方位的进行探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同法》第43条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相似,均规制使用和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但并未明确规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导致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多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17条,极少适用《合同法》第43条。现《民法典》第501条虽扩大了保密信息的范围,但两者之间的适用关系仍不明确,为界清两者的适用关系,研究缔约中保密义务的特殊性,有必要从义务的发生、违反到违反后的法律效果全方位的进行探讨。首先,义务的发生以义务人获知保密信息为前提。就保密信息的界定,根据目的解释,保密义务的主要目的不是保护权益归属,而是鼓励权益流转,因此保密信息的范围不限于“商业秘密”,“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应当比照“商业秘密”的规定,确定其内涵和判定标准。价值表现形式不仅包括信息所能带来的潜在价值,还包括使用或披露该信息将会损害权利人的声誉,从而间接损害权利人的利益;秘密性的判定标准在于信息的获取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必达到新颖性程度,也不以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为必要,只要知悉该信息对权利人有重要意义,义务人就应当保守该信息不被泄露。就获知方式,保密义务以保护缔约当事人的合理信赖为目的,因此获知方式限于正当方式,且仅限于信息持有人基于缔结合同的信赖实施的告知行为。获知方式的正当性由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侵权法判断,获知方式一旦被否定评价,后续行为也会被否定评价,而无适用《民法典》第501条的必要。其次,就义务的违反而言,违反义务的行为类型包括侵犯秘密性和价值性的行为。根据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侵犯秘密性的行为不仅包括作为方式的积极泄露,还包括不作为方式的消极泄露,消极泄露是指义务人未尽到如同管理自己事务一般的注意义务;侵犯价值性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义务人自己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正当性判定标准并不仅为缔约目的,超越缔约目的而使用但主观上无过失,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也应构成正当使用。最后,义务违反后的法律效果主要是指损害赔偿责任。因损害具有无形性导致所受损失难以计算时,有必要引入其他的替代计算方式;当信息持有人所受损失小于义务人所获利益,赔偿实际损失仅能够发挥损害救济功能,而不能发挥预防功能,因而有必要参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条,引入获益损害赔偿。当所获利益与所受损失相当,或者所获利益大于所受损失但义务人主观上为过失时,所获利益的计算遵循有因性原则,仅赔偿可归因于保密信息的那一部分利益,获益赔偿具有补偿性;当所获利益大于所受损失时但义务人主观上为故意时,应当剥夺全部所获利益以遏制机会主义,获益赔偿具有惩罚性,是否对义务人进行惩罚,应由权利人自行选择。
其他文献
当前,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也愈发严重。有学者指出,全球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因此,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最前一环”,直接影响着后续政府、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态度和应对。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这两个方面,故而本文选择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这个切入点,研究我国突发公共事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审理者、裁判者要对所承办的案件负责,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必须赋予其适当的释明权。法官释明权本意在于使不明确的事项变得明确。在两大法系的主要国家法官释明权存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在功能和价值上却有共通之处,即追求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
在传统社会,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把握主要依靠亲身参与和感知,而在现代社会,媒介平台的发展不仅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更多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渠道,也提高了对社会成员媒介素养的要求。媒介已然成为社会成员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媒介是把双刃剑,社会成员都有提高媒介素养和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作为肩负非遗技艺传承与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群体,非遗传承人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其对当前媒介环境的认知,影响着其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为保护与救济公益所进行的制度创新与探索,诉前检察建议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性程序,具有便捷高效的结案效率,现已成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环节。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初具模型,规范层面的制度供给不足,理论研究方面法理支撑缺乏,导致诉前检察建议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诸如定性模糊、制发范围争议大以及行政机关接收检察建议后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一步健全完善。要
法治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开始利用国家法律对婚姻家庭等原本由习俗规范的领域进行治理,彩礼习俗入婚姻法就是一例。同大多数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彩礼这一婚嫁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时至今日,彩礼作为婚嫁程序的一环仍然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广泛存在。当传统习俗遇到现代治理,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张力并调动两者的力量,这是法治社会发展需要正视的问题。在法治背景下,彩礼的处境也越发
行政规范复议附带审查制度是复议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对已作为行政行为依据使用的行政规范进行调查、审理,以确定该规范能否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并对不当的行政规范进行处理的制度。理想状态下,其可为行政复议申请人提供更深层次救济的同时,也可通过处理程序对行政规范进行完善,以实现行政领域的“良法之治”。虽然在制定法层面,该制度早已随着《行政复议法》的制定而得以建立,但由于该法对其的规定过于简单,留下了许多有待
复议机关的共同被告地位问题是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衔接领域的重要话题,2014年《行政诉讼法》的修订使得复议机关从原本只在复议改变情形下当被告扩展为在复议维持情形下也必须当被告、并且是与原行政机关作共同被告。复议机关的诉讼地位发生如此变化,值得充分肯定的是立法机关以行政诉讼促进行政复议的积极行动和法治理念,但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否能够实现预设的立法效果、其本身是否具备充分的法理和制度基础,在相关的
警察同国家一样古老。在早期的国家形态中,各种国家权力融为一体。警察权几乎是国家权力的全部。随着近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建立,警察以及警察权的独立价值才得以彰显。警察权因其具有的暴力属性以及广泛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特点而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行政权力。基于具体职能面向的不同,警察权可以划分为行政警察权与刑事警察权两种类型,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发挥着预防惩治犯罪、执行国家法律以及公共秩序维护兜底等功能。权力的合理分配和
心理求助是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扰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达到解决心理困扰目的的过程。心理求助态度是对心理求助的认知、情感喜好以及行为意向。心理求助根据求助对象是否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而分为专业心理求助和非专业心理求助。前者主要是向受过心理培训的专业人员的求助,后者主要是向朋友、父母等没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对象求助。专业心理求助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症状、提供心理支持和重塑健康自我,是大学生解决心理
为了回应民众对福利国家的需求,现代行政法理论不断发展,并逐渐影响着政府在深化改革中实现功能转型,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变革。社会的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伴随着的是社会问题向着跨区域、跨领域、复杂化的更深层次样态演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兼具行政权力属性与契约精神的行政协议制度出现在行政治理的视野中。因为其所具有的合作性、协商性等传统行政模式不具备的特点,协议行政逐渐成为行政主体在处理新型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