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海藻场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生态功能,海藻场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实施步骤,及其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2003年-2005年间对枸杞岛海藻场多次现场调查与监测所取得的调查资料与数据,本文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了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的基本系统结构,藻场的基本盛衰规律及其与水温、气温的相关、藻场夏秋季的渔业资源变化等,进行了铜藻对无机盐的吸收实验和藻场细菌对有机质的分解实验,构建了藻场系统结构与能流模型;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 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种类数、总丰度、单纯度、多样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在年度范围内分别约为124~23814千个/升、16~37种、0.13~0.97、0.20~3.40、0.03~0.60、2.08~3.01。动物种类数总丰度、单纯度、多样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在年度范围内分别约为1.6~911.1个/立方米、7~12种、0.12~0.40、1.86~3.25、0.31~0.67、2.85~7.24。海藻群落种类组成包括铜藻、鼠尾藻、裙带菜、羊栖菜、瓦氏马尾藻、珊瑚藻、杉藻、石莼、粗茎软骨藻、刺松藻、厚膜藻和蜈蚣藻共计13种。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茂盛期潮下带铜藻的重量生物量为bt=1.6773千克/平方米(湿重),数量生物量为bn=25.556株/平方米;总重量生物量为Bt=bt×s≈522.6吨(湿重),总数量生物量为Bn=bn×s≈7.964×106株。2月至5月的潮间带海藻场固定样方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15.07%,15.60%,24.87%,58.17%;在12月-1月潮间带基本没有海藻生长。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种类在夏季为13种,在秋季为5种,优势种均为褐菖鲇。夏季藻场渔业资源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568、2.054和0.801,秋季藻场渔业资源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412、1.118和0.695。 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PO4、SiO2、NH4、NO2、NO3的年度浓度变化分别在0.011~0.053、0~0.0949、0.0086~0.136、0.0005~0.02、0.0868~0.1063。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潮下带底质以砾石底质为主;藻场平均幅度为18.33米;水深2~5.2米。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年度水温变动范围在10~25℃,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在2月和8月,最高温度延迟于最高气温约1个月。 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年度盛衰分为五个时期:12月到次年1月的“休眠期”;2月到4月的“增长期”;5月的“茂盛期”;6-7月的“持续期”;9月到11月的“衰减期”。 通过对铜藻对无机磷、硅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吸收实验,初步分析了铜藻对这几种无机盐的吸收速率在80h内的整体变动情况:无机磷的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指数衰减;硅酸盐的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减少;亚硝酸盐的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对数增加,且在实验初期铜藻对亚硝酸盐的吸收受到抑制;铜藻优先吸收氨氮作为氮源。通过对不同梯度的铜藻生物量和硅酸盐初始浓度的铜藻对硅酸盐吸收实验,分析了24h内和10d内海水中硅酸盐浓度变动规律及相关因素,以及海水中硅酸盐消失速率和铜藻对硅酸盐吸收速率的波动及相关因素:在实验初期6~8h内,海水中硅酸盐浓度呈指数增加;10日内海水中硅酸盐浓度变化可能呈线性增加或者指数增加;10日内海水中硅酸盐浓度变化与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与铜藻生物量无关;海水中硅酸盐消失速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与铜藻生物量和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 由藻场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实验得出,藻场细菌浓度在第3天达到峰值,即此时藻场细菌对有机物质分解能力最强;在大约第4天开始,藻场细菌浓度逐渐降低,即藻场细菌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能力逐渐减弱;藻场细菌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能力存在昼夜变化,表现为在24小时内,藻场细菌的浓度变化有波动。 由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的模型研究得到了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的生态效率、消耗量、呼吸量、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者的小生境重叠状况、功能组间的摄食选择性、各功能组的营养级等基本参数,并揭示了不同功能组间的混合营养关系以及系统内部的营养与能量流动状况。
其他文献
本论文首先运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垂体糖蛋白激素α亚基(PGPHα)cDNA全长,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近年来,江苏省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carpio♂)不断发生大规模的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查清引起异育银鲫发病的原因,找到防
对生活在极端寒冷下的鱼类而言,如何避免受到寒冷环境的伤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南极Notothenioids鱼类之所以能在南极极端寒冷的环境下生存,并成为南极海域主要的鱼类物
采用添加20%小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对乌龟(Chinemys reevsii Gray)心组织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显示:迁出的细胞从形态上划分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悬浮的血细胞、贴壁的上皮
浮游动物既是浮游植物的摄食者,又是鱼类、虾和贝类的饵料基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是食物链/食物网中重要的中间环节,是对能、物流起调控作用的关键功能群,作为次级生产力
7月8日,瑞士研究人员在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单人驾驶飞机——他们希望该型飞机能最终环航地球——的发展领域标明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们使其依靠存储的太阳能整夜在高空飞行。  紧随其后,飞行员安德烈-波士贝格(Andre Borschberg)——阳光动力公司(Solar Impulse)项目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宣称:“我刚刚已经飞行了超过26个小时,没有使用—滴燃料,也没有产生任何污染!”这架飞
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是一种海洋浮游硅藻,分离于湛江中联养殖有限公司的对虾高位池,是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优势种,对稳定养殖环境、改善水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