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白痴”的文化隐喻——以梅什金公爵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_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1821-1881)堪称是最具俄罗斯文学深度的人物。1846年,他以处女作《穷人》初登文坛,并在此后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发表了享誉世界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多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建构起以矛盾为特征的独特艺术世界,并通过探讨“人”的问题向世人展示了他最心爱的人物与最钟爱的主题——基督是世上最完美的人,拯救世界的也将是爱与美。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艺术世界中塑造了一类具有白痴特征的人物,如斯麦尔佳莎娅、佐西马长老、梅什金公爵等,或天生痴傻,或言行疯癫、思维混乱,或因品格高洁而被人误认为白痴,但真正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高洁仁爱、宽容奉献,我将他们称作“白痴”式人物。“白痴”式人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类未来和社会命运长久思考的结果,象征了俄罗斯人民独特的民族气质和宗教与文化传统。
  本文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最具“白痴”代表性的人物梅什金公爵为例,以《白痴》为主要研究文本,参考其他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梅什金公爵的形象特征,挖掘“白痴”人物形象产生的原因,进而揭示其所隐喻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分析梅什金公爵的形象。第一章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宗教文化三个方面对梅什金公爵的形象特征进行梳理。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基督是人类永恒的道德模范,他的完美人格是人类抗衡现世,走向黄金时代的重要力量。在以基督为原型塑造的梅什金公爵身上可以发现众多暗示其身份的线索,如名字的构成、生理的不完整、身份的无根性以及仁爱高洁的品格等,这些都证明了他就是基督的化身。但仅以此来理解梅什金公爵显然是片面的。作为典型的俄罗斯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基督的基础上,融入俄罗斯文化传统,使梅什金公爵成为俄罗斯的白色基督。
  第二部分在梅什金公爵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白痴”式人物产生的原因。“白痴”式人物的产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个人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经历、文学经典以及宗教影响是“白痴”式人物产生的重要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充斥着疾病、贫穷,他在备受癫痫折磨的同时又期待疾病发作时瞬间的短暂喜悦,于他而言癫痫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为他带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流放事件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生活经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是他后期思想转向宗教的拐点,从一个空想主义者转变为宗教救世主义者。当然,“白痴”式人物也受经典作家的影响,如普希金、果戈理、雨果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继承了俄国“小人物”文学传统,吸收了雨果描写正面人物的特点,采用了果戈理作品中的宗教气息。可以说,“白痴”式人物的出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从个人经验出发,吸收经典文学和宗教因素的结果。
  第三部分在梅什金公爵形象分析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白痴”式人物所呈现的文化意义与宗教意义。俄罗斯民族是最具两极性的民族,他们总在两端之间摆动,极端又矛盾,表现为暴力且柔和,放纵且节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也具备这样的民族性格,“白痴”式人物具有基督的品质,无可挑剔,是世人的道德楷模,站在他们对面的无信仰者品性卑下,劣迹斑斑,是世人唾弃的对象。作为基督的象征者,“白痴”通过自我受难来实现他人的救赎,这种特殊的苦难情结以及救世的弥赛亚精神是流淌在俄罗斯民族血液深处的宗教文化积淀。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白痴”向世界展示了他关于美的理想,传达了拯救世界的将是美与爱,他以其特有的方式解决了俄国的出路问题,他给后世留下可以涤荡一切的东西——爱是永不止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人类的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副语言、体态语研究之后,类语言也开始成为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对类语言的定义主要包含语音诸要素和应答语、衔接语以及笑声、哭声、咳嗽声、掌声等。国内的类语言研究分为三种情况:把类语言等同于副语言、把类语言归入副语言、独立的类语言研究。由于国内对狭义副语言的定义不一,这就使得无固定语义的声音与语音的物理特征和应答语、衔接语之间界限模糊。《
理查德·耶茨(RichardYates, 1926—1992)被誉为美国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以失败者为主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小说的显著特点。耶茨式的失败者形象具有特定的现实内涵,他们是美国20世纪中期的普通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经受着自我和他者的双重价值否定,长期经受挫败感的折磨。本文以耶茨小说中的失败者形象为切入点,以耶茨已出版的所有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学心理学、叙事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对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感叹表达为研究对象,在迄今为止汉语感叹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功能主义语言学、言语行为、语言类型学和对比语言学等原理,尝试对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的表现语法形式、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通过对汉语感叹表达范畴的系统化研究,以期发现现代汉语感叹句所包含的功能语言学上的意义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特征,具体包括汉语感叹表达的形式、语义、语用表现的描写和解释,并在第九章就汉语和韩国语感叹
学位
《荷马史诗》作为西方人文浪漫主义精神的滥觞,一直以来都受到西方专家学者的关注,亚里士多德更是对其情有独钟,其作品中也经常以史诗的例句作为材料,其中对史诗语言上的研究也是被各方面大家所赞赏,本文主要在众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对罗念生、王焕生两位先生翻译的荷马史诗中其隐喻的逻辑结构与语义类型进行分析探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将主要着重于罗、王两位先生翻译的《荷马史诗》中希直译本,由于本文是语言逻辑
从语言类型学上看,汉语和韩语属于不同的类型,汉语是属于汉藏语系、孤立语,韩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黏着语。两种语言在述宾结构、介宾结构等语法项目上都存在着系统性差异。汉语里有介词词类,但是韩语里没有介词这一词类,一般情况下,表示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时候使用格助词来表达。因此汉语介词与韩语格助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韩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选取汉语常用介词“在”与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