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主义观理论逻辑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013w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在很多资产阶级学者看来,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但是,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进而探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历程后得出: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的发展阶段,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种独特形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以维持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这个独特性就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外在条件表现为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内在条件则表现为资本。资本,既是资本主义社会蓬勃兴起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自我超越的突破口。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会带来贫富两极分化,阶级尖锐化的结果。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背景下,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工人阶级,只有依靠政治斗争,夺取政权,变革生产资料私有为制为社会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生成、条件和命运,得出资本主义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向终点。但是,马克思面对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又过低地估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资本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然而,资本主义始终无法解决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终将被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这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在。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行动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虽然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洗礼,但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对当今社会
关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本文在回溯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史的前提下,分析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阐述马克思的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内核。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治建设更是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巨
“唯我主义”和“绝对自由主义”是唯我主义思想的两个阶段,“唯我”就必然自由,当这种“唯我”发展到绝对程度,即完全脱离社会历史联系,就必然绝对自由,进而形成无政府主义
<正>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弱,在古诗词底蕴比较匮乏,稍难一点的诗词文章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读,所以要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
<正>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指出将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多种运输方
研究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对学习、交流,以及翻译英汉语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文化和词汇空缺、思维方式与习惯表达、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