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当下社会经济快速转型的过程,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国广大村镇聚落受到了严重冲击,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分化、重组与择优,尤其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构现象更为严重。本文的选题来源为:“村镇聚落演变的阶段特征与衍化规律”(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课题编号:2018YFD1100304)。本文以浙江宁海县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下,以人居环境学和乡村地理学等理论为
【基金项目】
:
“村镇聚落演变的阶段特征与衍化规律”(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课题编号:2018YFD11003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下社会经济快速转型的过程,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国广大村镇聚落受到了严重冲击,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分化、重组与择优,尤其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构现象更为严重。本文的选题来源为:“村镇聚落演变的阶段特征与衍化规律”(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课题编号:2018YFD1100304)。本文以浙江宁海县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下,以人居环境学和乡村地理学等理论为指导,借助Arc GIS10.2、SPSS26.0、Fragstats4.2等分析工具,寻求村镇聚落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推进其有序发展。本文按照“宏观格局特征识别—分类型演化路径探析—微观案例挖掘—规划引导与优化调控”的脉络开展研究。选取1970年、2010年和2018年为研究时间节点,从村镇聚落空间的规模结构、分布结构、形态结构出发,刻画了村镇聚落的阶段特征和演化过程;以2010—2018年为重点研究时段,通过对村镇聚落规模和用地演化速度关系的辨析,进行村镇聚落类型划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村镇聚落的影响因子和综合演化机制。最后结合调研案例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探寻不同类型村镇聚落的发展模式,总结归纳出每种类型村镇聚落的一般性规律,并针对不同类型村镇聚落提出了优化策略。论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宁海县村镇聚落空间的演化特征:宁海县村镇聚落由整体规模较小向规模极化发展,再由相对集中的规模结构向均衡化方向发展转变,等级结构逐步提升;分布密度由东南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拓展方向为“东西收缩,南北延伸”走势,集聚程度高但呈现轻微分散趋势;几何形状复杂化加剧,结构型式特征分异明显且可分为单核心团状、连绵式带状、指状、多核心团状、散布式带状以及串珠式散点型六种模式。(2)宁海县村镇聚落演化类型划分:根据2010-2018年宁海县村镇聚落原始规模及其用地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将村镇聚落划分为扩张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和消失型五种类型。其中,稳定型村镇聚落占比居多,增长型和衰退型村镇聚落次之,扩张型和消失型村镇聚落最少。(3)宁海县村镇聚落空间的演化机制:全县村镇聚落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政策管理因素,文章对每种类型村镇聚落的分布、用地规模以及用地演化强度展开分析。在自然地理因素方面,高程越低,坡度越小,距离海岸线越近,各类型村镇聚落受影响程度趋于:(扩张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消失型);而距离河流越近,各类型村镇聚落受影响程度趋于:消失型<(扩张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人口密度和工业企业密度越大,村镇聚落集聚程度趋于:(扩张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消失型);人口与用地规模的正相关程度有所减弱,工业企业与用地的正相关程度持续加深;人口变化速度、工业企业增长速度与用地演化强度呈正相关。村镇聚落建设用地与一产相关性较低、与二三产相关性较高,且与三产相关性加深。在基础设施因素方面,距离主要道路、高速出入口、乡镇中心越近,各类型村镇聚落受影响程度趋于:(扩张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消失型);而距离中心城区越近,村镇聚落集聚程度趋于:(扩张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消失型),用地演化强度趋于:(扩张型+消失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在政策管理因素方面,户籍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制度导致村镇聚落“人减地不减”现象,宗族观念和传统习俗等礼法制度导致村镇聚落内部结构得到优化提升;规划引导和区划调整引发的功能和要素配置不同,影响不同类型村镇聚落的分布。在综合影响因素方面,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对村镇聚落演化的综合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工业是宁海县村镇聚落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推动村镇聚落的发展。(4)不同类型村镇聚落的演化模式:扩张型形成“填海造陆工程+园区建设”、“大型设施工程+城市拓展”以及“新城开发项目+产业转移”3种发展模式;增长型形成“交通引导+产业布局”和“乡镇吸引+产业布局”两种发展模式;稳定型形成“政府管控+长期治理”和“集体维护+持续更新”两种发展模式;衰退消失型形成“政府管控+长期治理”和“集体维护+持续更新”两种发展模式。(5)宁海县村镇聚落演化的一般性规律及优化对策:针对每种类型发展特点不同做出相关决策,提出强化扩张型村镇聚落的政策把控,凸显增长型村镇聚落的特色优势、明晰稳定型村镇聚落的发展方向,落实衰退消失型村镇聚落的民生工程四种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对于以猪肉为代表的肉蛋制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粪污问题,猪粪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经渐渐成为畜禽污染处理的重点。此外,我国工业的发展也导致大量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的产生,这些废水未被处理至达标就被排入水体、土壤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利用废弃生物质水热炭作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具有绿色高效、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
TiO2光电催化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反应后易于分离且可通过外加偏压提高光生空穴-电子的分离效率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然而,该技术存在纯TiO2仅能吸收紫外光和载流子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对此,前人已探索了元素掺杂、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提高电极导电性以及改善半导体与污染物接触等方法,以期提高TiO2的光电催化效率。在众多的方法之中,半导体复合形成TiO2异质结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研究
活性污泥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处理性能高效等优点,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丝状菌膨胀是一个高频率发生且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丝状菌过度增殖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大量功能微生物随出水流失,进一步导致污水处理性能降低,甚至使整个系统崩溃。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丝状菌膨胀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遗憾地是,由于缺乏对丝状菌膨胀微观机制的科学认知,导致本领域至
环境介质中的药物类污染物特别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抗生素和消炎药等,由于对人类健康毒理学及生态安全的影响显著而备受关注。生物体尿液是药物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重要赋存介质之一,开展尿液中药物污染的削减或去除技术研究,对厕所革命背景下尿液、粪肥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生态安全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也可为复杂环境介质中痕量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针对抗生素等药物类的大分子有机物特征,考虑尿液中共存基质较为复
石化行业作为重点污染排放源和土壤环境重点监管行业,其场地土壤污染现状日益严峻。挥发性有机物(VOCs)类污染检出率高,污染范围广,污染深度大,具有显著代表性。苯系物作为石化行业排放的典型VOCs污染物,目前对其在水和空气介质中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场地土壤中苯系物污染特征和环境行为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调研长江经济带的石化企业数据,揭示了石化场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实地采样分析了典型石化场地土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与人体代谢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实时检测活细胞释放的H2O2,对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至关重要。但H2O2在细胞微环境中存在扩散快、浓度低等特点,并且在实际检测中存在易受干扰的问题。电化学传感技术因其便携、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特点,使得这些问题均能被妥善解决。此外,由于检查测对象为活细胞,因此检测用的纳米材料需要具有细胞无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铁元素(Fe)作为人体内
为研究埋地管道在地震激励时管-土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问题,研发双向层状剪切连续体模型土箱,建立管-土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横向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埋地管道地震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结果中的管道应变峰值均呈现出沿管道中间大两端小的现象,管道中间应变峰值最小达到两端的1.6倍左右;管道加速度、土体加速度峰值均随着加载等级的提高而增大,涨幅愈加明显,多峰
自原始社会我国就迈入了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文明时代,农地(耕地)资源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农业发展在时间和空间层面都顺合着城市的发展规律、适应着城市的更替变换,城市与农业理应共生共荣。因而农地空间的保护对于维护城市发展与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提出: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并在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八个省份(市)试点
目前步道公园因其在倡导慢行交通、串联城市空间和提升绿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而被视作重要的城市更新途径,虽然其诸多优点能带动周边建成环境要素的明显改善,但同时也造成中产阶级相继回流并诱发绅士化现象。其实由步道公园诱发的绅士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纽约高线公园、首尔路7017空中花园、波士顿“翡翠项链”城市公园体系等项目周边都出现了房价的猛涨。绅士化现象虽然在城市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
水系作为人类文明起源与延续的载体,在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类似,土地资源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系的健康发育是滋养各类土地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土地利用是维系水系健康的保障,尤其在具有敏感性与脆弱性的山地地区,水系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更加紧密。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高涨,土地受到人类干扰的程度加大,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导致水系的健康状况每况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