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事的发展,国民党政府为了保存经济实力,让沿海地区大量重要的工业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并且为抗战提供支持而选择了内迁。这批企业强有力地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物资补给,对抗战胜利以及后来中国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内迁的工业企业包括了当时中国工业的核心力量,作为中国经济抗战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的全面抗战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同时这些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技术水平和最现代化管理的工业企业迁入相对贫困落后的西南地区,不仅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通过改变西南地区的整体工业分布格局,从而改变了整个重庆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为今天的重庆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选取的兵工署第二十五工厂前身为湖南株洲兵工厂之枪弹厂,1938年因战事所需迁至重庆张家溪地区。第二十五厂内迁后,采取工业带动地区进步的发展模式,通过工厂及其衍生产物改变了该地区原有的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了双碑至磁器口一带的经济发展。本文拟从城区人口变化、城区面积扩大、交通运输、教育事业、工业发展以及发展的局限性等几个方面分析第二十五厂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城区人口变化主要在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升,第二十五厂内迁后除了招收大量重庆籍工人入厂外还有一大批原有技术人员跟随工厂一并来到了当地。传统的重庆本土文化和沿海地区文化相结合,使得重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文化的融合让人们对各种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为了扩大生产,第二十五厂在当地大量征地发展,将荒山废田改造成工业厂区,使磁器口到双碑一带原本荒寂的地区成为了繁华的工业生产区。由于内迁需要和产品运输需要所修筑的公路和码头也为重庆交通运输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第二十五厂所带来的周边配套设施如医院、学校、消费合作社、文化娱乐场所也成为促进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十五厂使原本荒寂的张家溪地区走向了繁荣,而由小见大,由工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由区域发展推进城市发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借助特殊的契机使重庆城的近代化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