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人口增多,出生率呈下降趋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地域差异已经成为养老服务事业公平化、均衡化发展的掣肘,在城镇居民养老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情况下,养老的政策优惠开始不断向农村倾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公办养老院的数量逐渐增多,农村老人入院养老的意愿逐渐增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渐完备,服务质量逐渐提升。虽然在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中,崇尚尊老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但是缺乏科学体系和优质服务的"尊老"是不成熟的,也是不成体系的做法,与正规制度引导下的养老行为相去甚远。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在有关养老的政策方面做出了诸多举措。不仅从规章制度上明确老人应当享有的福利,而且从工作手段上加强福利的传输动力,联合社会和家庭为老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苏北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养老院依托现有的普通床位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照顾,除为其提供日间照护、康复理疗等帮助恢复健康等服务外,不同养老机构还针对老年人的失能严重程度提供不同的技能提升服务,多数农村养老机构对健全老人持不做过多管辖的态度,允许这类老人在不违反管理规定的情况下合理自由开展活动。苏中地区依托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开展了以服务失能老人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曜阳关爱行动",并成立"曜阳保姆服务队",多数老人可在需要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服务信息平台申请服务,部分养老院在引入医疗资源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减少半失能老人的陌生感,在院内设置家庭式护理区,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对半失能老人进行护理,未入院的以村委会为主要领导者的乡绅或村中得陇望蜀之人,能够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力,乡镇政府也通过积极搭建链接为其寻找再就业的机会。苏南地区较早启动了居家养老的长远规划,机构养老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和兜底型模式,为一部分家庭解决了养老的燃眉之急,除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功能外,还从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机制、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多角度提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务体验,相关政府部门还联合多家机构和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日常文化生活。虽然在农村养老方面政府和社会做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重点和创新难点,农村养老问题仍然是块"硬骨头",存在的问题较多,上升和发展的空间仍然较大。苏北地区面临政策贯彻缺位、扶持力度欠缺,理念陈旧、人才流失严重,入院率较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困境;苏中地区面临养老产业单一、养老体验不佳,政府投入力度较弱、专业人才输出乏力,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服务标准有待提高等困境;苏南地区面临服务内容失衡、两极分化严重,资金来源单一、服务较难提升,缺乏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有限等困境。本文将以江苏省农村地区为例,分别对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和未失能的健全老人展开论述,描述各地区经济、养老发展状况,分析各地区养老服务提供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各地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之处,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养老经验,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在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农村养老的实践改良和制度完善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