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部署始于6年前的2008年,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选聘4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22万人,覆盖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大学生村官无疑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如何更好地在服务农村的同时,促进自身职业发展,这不仅是大学生村官们特别看中的问题,也同样是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关心的。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研究情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介绍全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情况,并通过当地相关部门档案查阅,了解 Y市大学生村官发展情况,然后通过与个别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的访谈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背景信息情况进行了统计,选择了职业满意度评价比较常用的一些项目,分别是与大学同学比较评价、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培训与指导、自身才能发挥、工作给予的成就感、绩效考核与管理、福利待遇与收入报酬、职业的社会地位、发展前景、总的职业满意度,运用SPSS软件分析,考察特征背景信息对于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并对这些存在显著影响的项目进行分析,来探究产生影响的原因。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后,笔者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从组织管理部门、村级基层组织和大学生村官自身这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及管理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组织管理部门可以从借鉴政府雇员制的做法、将考核结果与解决事业编制相挂钩、拓宽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的渠道等三条路径入手,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组织上的职业发展保障。 村级基层组织可以从培养“本土化”干部、促进大学生村官融入、发挥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等三个方面入手,为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助力。 大学生村官自身可以从找准定位做好职业选择、通过历练在实践中成长,来提高自身素质,为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