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优化研究——以浙江省Y市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部署始于6年前的2008年,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选聘4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22万人,覆盖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大学生村官无疑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如何更好地在服务农村的同时,促进自身职业发展,这不仅是大学生村官们特别看中的问题,也同样是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关心的。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研究情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介绍全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情况,并通过当地相关部门档案查阅,了解 Y市大学生村官发展情况,然后通过与个别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的访谈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背景信息情况进行了统计,选择了职业满意度评价比较常用的一些项目,分别是与大学同学比较评价、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培训与指导、自身才能发挥、工作给予的成就感、绩效考核与管理、福利待遇与收入报酬、职业的社会地位、发展前景、总的职业满意度,运用SPSS软件分析,考察特征背景信息对于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并对这些存在显著影响的项目进行分析,来探究产生影响的原因。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后,笔者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从组织管理部门、村级基层组织和大学生村官自身这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及管理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组织管理部门可以从借鉴政府雇员制的做法、将考核结果与解决事业编制相挂钩、拓宽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的渠道等三条路径入手,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组织上的职业发展保障。  村级基层组织可以从培养“本土化”干部、促进大学生村官融入、发挥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等三个方面入手,为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助力。  大学生村官自身可以从找准定位做好职业选择、通过历练在实践中成长,来提高自身素质,为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现象。表现在教师辛劳、学生疲倦、求知欲望不强、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关于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新的要求,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少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掌握教学的有效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期刊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及学习兴趣,依靠教师在课堂的讲授是不行的。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介绍多元函数的偏导数概念时,可以启发学生与一元函数的导数定义进行比较来学习。一元函数的导数定义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比值的极限,刻画了函数对自变量的变化率。而多元函数的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