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即原先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了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每个地区或国家因此专业化于产品某特殊阶段或零部件的生产,从而使得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了产品的内部。这种新型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简单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换,而且还包含由同一产业内部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不仅仅表现在产业之间,更深入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临界条件,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面临新的机遇。本文运用垂直专业化指数作为衡量我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的指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研究,明确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并为我国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升级提供参考建议。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导论,包括文章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概念界定、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是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解释,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文献研究,为文章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并对相关的理论和文献进行评述;第三部分对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及产品内国际分工水平进行分析,阐述加工贸易和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作为产品内国际分工主要贸易表现形式的加工贸易状况,并且对我国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进行度量;第四部分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主要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供给的优化配置、贸易结构和政策因素等方面予以阐述;第五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确定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衡量指标,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研究,而且分产业说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并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分析;最后一部分总结前文论述所得出的结论,并依此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作为产品内国际分工典型贸易表现形式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相关产业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指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对我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进行分行业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参与这种新国际分工方式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